7月14日,安徽容知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容知日新”)正式申購,其申購價為18.23元/股。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內(指2018年至2020年),從表面來看,容知日新的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表現不錯,但反觀其“造血”能力卻表現不佳,這似乎和公司龐大的應收賬款有莫大的關系。
此外,在容知日新IPO申報前夕,多家機構紛紛入股,大幅抬升了容知日新的估值,并和容知日新簽訂了對賭協議,來保障其利益,然而,因上市制度的相關要求,這些對賭協議在申報的前一個月內被匆忙終止,一旦公司此次上市失敗,恐怕仍會受到相關影響。
大額營收難回款
“造血”能力堪憂
據招股書顯示,容知日新是一家專業的工業設備智能運維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產品為工業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系統。2018年至2020年,其營業收入分別為1.13億元、1.80億元和2.64億元,其中2019年和2020年同比增長59.23%和46.44%。同期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597.9萬元、3984.44萬元和7441.56萬元,2019年和2020年同比增長149.35%和86.77%。
從表面來看,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在不斷增長,但該公司“造血”能力的表現卻并不樂觀。2018年至2020年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609.75萬元、3072.30萬元和1897.37萬元,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占同期歸母凈利潤的比例分別為-38.16%、77.11%和25.50%,連續多年均小于1,其“造血”能力堪憂。
在招股書中,容知日新表示,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低于凈利潤,是由于受客戶付款審批周期相對較長、持續的新增訂單投入和季節性因素等影響。與此同時,容知日新還表示:隨著公司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公司應收賬款、存貨等經營性流動資產占用規模不斷增加,公司營運資金需求日益增加。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的波動可能導致公司出現營運資金短期不足的風險。
筆者注意到,在容知日新營業收入增長的同時,其龐大的應收賬款規模同樣也不能小覷,2018年至2020年其應收賬款分別為1.24億元、1.49億元和1.48億元,大約占同期營收的109.61%、82.79%和56.23%。這說明在這些年的經營過程中,容知日新表面上的營收和凈利潤數據雖然好看,但其業績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建立在賒銷基礎上的。
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2018年至2020年,容知日新逾期應收賬款金額分別為6695.34萬元、6829.82萬元和9952.70萬元,占同期應收賬款的比例均超過40%。大量欠款無法如期收回,其回款狀況相當令人擔憂,后續一旦逾期應收賬款出現大量無法回收的情況,其快速增長的業績豈不成了“鏡中花、水中月”?
在大量應收賬款的壓力之下,容知日新不得不計提大量的壞賬準備,數據顯示,報告期各期末,其應收賬款壞賬準備余額分別為1562.77萬元、2106.16萬元和1928.87萬元,而這也對企業當期的凈利潤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機構入股抬升估值
IPO前夕清理對賭協議
本次上市,容知日新的保薦機構為國元證券,截至上市前,國元證券子公司國元投資持有容知日新168.7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10%。盡管容知日新在招股書中表示,不存在任何利益輸送的情況,但國元投資的入股無疑令容知日新和國元證券有了更深層次的綁定。
筆者注意到,2015年8月,容知日新的實際控制人聶衛華和賈維銀與國元投資簽署《安徽容知日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增資協議之補充協議》及《安徽容知日新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增資協議之補充協議2》,對業績承諾和補償、股權回購、公司上市等進行了約定。然而到了2020年9月,也就是容知日新正式申報上市的前一個月,或是因為相關協議觸犯上市規則,協議雙方卻突然簽訂了終止協議,約定上述簽署的條款不再繼續執行。
仔細梳理容知日新股東名單,除了國元投資一家投資機構外,還有北京澹樸、寧波澹樸、安徽國耀、安徽國安、拾岳禾安、十月吳巽等多家機構,其中不乏在容知日新申報前不久入股的機構,而這些機構的介入也使得容知日新的身價“水漲船高”。和國元投資類似的是,其中不少機構在入股時均和容知日新相關股東簽訂了對賭協議,不過,在容知日新IPO正式申報的前一個月,其與這些機構簽訂《終止協議》,終止了雙方的對賭。
容知日新是在2016年6月份整體變更為股份公司的,據招股書披露,截至2016年1月31日,其經審計的凈資產為 8594.63萬元,凈資產評估值也僅為1.17億元。不過到了2019年12月17日,賈維興、沈西友與拾岳禾安簽署《股權轉讓協議》,約定賈維興將其持有容知日新的100.4萬股股份以249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拾岳禾安,沈西友將其持有容知日新的 20.56萬股股份,以 51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拾岳禾安;2019年12月28日,沈西友與十月吳巽簽署《股權轉讓協議》,約定沈西友將其持有容知日新的23萬股股份以570.4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十月吳巽;2020年1月,沈西友與十月吳巽簽署《股權轉讓協議》,約定沈西友將其持有容知日新的25.39萬元以629.6萬元的價格轉讓給十月吳巽。這幾次股權轉讓價均為24.80元/股,按這樣的價格來算,此時容知日新的估值提高到了10億元。
2019年12月18日,聶衛華、賈維銀與拾岳禾安、十月吳巽及容知日新簽訂《增資協議》,約定拾岳禾安、十月吳巽以26.73元/股的價格分別認購容知日新新增股本合計82.29萬股。增資完成后,容知日新注冊資本由4032.2581萬元增至4114.5491萬元。也就是說,在此次增資中,兩機構合計增資支付的對價合計不超過2200萬元,然而僅一天時間,容知日新的估值卻增長了1億元,整體達到了11億元。
同時,在上述股權轉讓和增資過程中,容知日新相關股東和與十月吳巽、拾岳禾安、網宿晨徽簽訂了投資協議,對股權回購、反稀釋權、優先認購權、優先受讓權、共同出售權、優先清算權、公司上市等進行了約定。然而,按照現行科創板首發辦法的規定,一般情況下,對賭在上市前是需要清理的,于是2020年9月,容知日新又與上述股東補簽協議,終止了對賭。
這些投資者,增資入股容知日新,提升了公司的估值,如果容知日新能夠成功上市,投資方自然能夠大賺一筆,取消對賭協議,其利益也能得到保障,但倘若容知日新未能成功上市,不排除雙方另有其他協議或條款,能讓上述對賭協議重新生效,如果真到了這一步,恐怕也會對這些投資者未來的收益產生不利影響。
(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