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凌晨,家庭服務平臺天鵝到家正式遞交招股書。招股書顯示,天鵝到家擬上市交易所為紐交所,主承銷商為摩根大通、瑞銀集團、中金公司,將沖刺中國家庭服務平臺第一股。
招股書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31日,天鵝到家已經是中國最大的一站式家庭服務平臺,累計擁有超過1600萬注冊用戶,累計服務超過420萬用戶,有超過150萬注冊和認證勞動者。
提起天鵝到家,很多人或許沒什么印象,但其前身58到家卻頗具知名度。2014年,58同城成立到家集團,依賴于前者給予的流量支持,58到家實現了快速發展。從2016年開始,58到家在保潔業務的基礎上,拓展了保姆和月嫂等家政服務,并在2017年開始逐步落實數字化系統。2020年,58到家升級為天鵝到家,同時58同城推出“到家精選”服務,集團家政業務實現自營服務與平臺服務雙軌發展。
在連年虧損之下,天鵝到家希望將此次IPO的募集資金用于產品技術升級、改善家庭服務基礎設施、提升天鵝到家的品牌和服務認知度,以及開展潛在的戰略投資和收購。不過,對于能否有效,業內人士對此持保留態度。
市場廣闊難獨大
實際上,盡管天鵝到家是中國最大的一站式家庭服務平臺,此次也欲沖刺中國家庭服務平臺第一股,但從市場占有量來說,天鵝到家并沒有一家獨大之勢,甚至稱不上老大哥。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對此分析認為,2020年,我國家政服務市場規模在9000億元以上,隨著三胎政策開放,市場需求有望進一步提升,家政服務賽道前景十分廣闊。而天鵝到家披露的招股書顯示,2020年天鵝到家的總交易量88.282億元,以此計算,尚不到市場總量的1%。2020年,其在全國的目標市場滲透率為8%。
中國家庭服務市場規模非常龐大。根據艾瑞咨詢數據,2020年,中國家庭服務領域的市場規模約為9090億元,預計到2025年將增加到約2.12萬億元,年復合增長18.5%。
在這一背景下,互聯網巨頭企業也早早就布局家政服務行業,2014年騰訊和盛大資本以400萬美元A輪投資北京逸家潔;2016年,“e家潔”掛牌新三板,成為國內首個家政行業的上市公司;2015年5月,美團宣布上線到家服務,同年7月,還未與美團合并的大眾點評也宣布開啟到家服務功能;2016年1月,京東到家加入戰局,與云家政、百度展開合作,推出家政上門服務。
在陳禮騰看來,家政服務市場處于百家齊放的狀態,很難被一家企業獨占。“當前互聯網家政服務行業的主流玩家除了天鵝到家外,還有好慷在家、天天洗衣、企鵝洗衣、浣洗、輕喜到家等。此外,京東、美團、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巨頭也有所布局。并且,對于萬科、碧桂園等房企而言,家政服務也是其重要的業務新增長點。”
天鵝到家CEO陳小華曾在致投資者的公開信中提到,目前中國有近63萬家家居服務機構,但多以夫妻店形式經營,大多沒有品牌,標準服務、數字化能力或質量沒有保證。
平臺發展存痛點
對于天鵝到家而言,其自身發展也面臨桎梏。陳禮騰認為,在過去,天鵝到家都是背靠58同城為其提供流量和資本支撐。不過,隨著58同城自身面臨著營收及毛利率增速放緩、流量危機、行業地位危機等一系列問題,過于依賴58同城的天鵝到家也顯示出增長乏力、用戶黏性堪憂的困境。獨立后的天鵝到家,依舊未擺脫虧損的困境。值得注意的是,天鵝到家未來可能還將繼續虧損,其在招股書中稱:“公司有累積虧損的歷史,隨著業務的繼續發展,可能還會有更多虧損。”目前看來,天鵝到家依舊處于“投入換增長”的階段。
值得關注的是,天鵝到家的定位是連接月嫂、保潔等上門服務人員與消費者的平臺,這種模式在服務質量和服務人員上都缺乏保障。陳禮騰坦言,一直以來,天鵝到家的用戶體驗都飽受詬病。電訴寶顯示,天鵝到家及其母公司58同城曾因霸王條款、退款服務、售后服務等問題遭遇用戶投訴。
應該看到的是,盡管家政服務市場需求巨大,眾多互聯網巨頭紛紛布局,但行業仍存在不少痛點。
陳禮騰分析道,首先,細分種類繁多,難以實現標準化。家政服務包括月嫂、保潔、保姆、上門安裝、房屋維修等諸多細分行業,繁多的服務品類難以實現標準化,容易抬高服務成本。其次,需求低頻低價行業多難維系。在家政服務領域,只有月嫂、保姆等需求較為剛性,客單價較高,其他大多數家政服務需求頻次和客單價都相對較低,導致垂直類平臺規模難以擴大。再次,服務人員合規問題頻發。家政服務平臺作為中間服務商,要連接勞動者和用戶,并整合很多分散服務,這就會產生服務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職業資質無法保證等問題。而服務人員質量的高低將直接體現服務水平的好壞,甚至影響企業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