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商興農”行動是商務部今年部署的數字商務建設的五大行動之一。最近印發的《商務部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實施方案》提出,要在推動流通提升方面實施“數商興農”,引導市場力量參與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電商主體培育、電商人才培訓,提高農產品電商銷售比例。
充分發揮數字商務作用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農村地區長期以來存在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流通網絡不夠完善、營銷信息閉塞、銷售渠道不暢等問題,致使農產品產銷矛盾突出,從而導致“豐產不豐收”“滯銷病”“價賤仍難賣”等頻頻發生,制約了農村消費市場的提振與經濟發展。
“‘數商興農’的作用在于,通過‘數商’手段達到‘興農’目的,即通過加大力度建設農村互聯網與物流基礎設施提高農村電商及物流站點的覆蓋率,并針對農村市場流通網絡不暢等問題來推動流通環節的升級,進而解決農產品產銷問題,為農業農村的生產發展、鄉村產業的振興以及農民的增收致富助力。”付一夫說。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洪勇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亦表示,開展“數商興農”行動有利于推進鄉村新基建建設,有利于加強農產品產銷精準對接,有利于加快農產品品牌建設。
洪勇進一步分析,一方面,在中國農村地區“最先一公里”存在物流基礎設施不完善、溯源體系不健全、“小生產”不能滿足“大流通”等問題,通過冷鏈產地倉、縣域共配中心、數字農業基地等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能幫助農民及時掌握市場信息,有效助農增收,擴大鄉村消費。
另一方面,隨著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直接幫扶的力量會逐漸向引導支持轉移,要做好當初扶持起來的產業與銷售對接,當務之急是要打通農產品銷售的“最后一公里”。特別是相關電商平臺不僅能將中國農產品銷售到國內外消費者的餐桌上,還能將世界優質農產品引入中國農村地區,實現農產品銷售的國內國際雙循環。
此外,目前部分農村地區不重視品牌建設,導致農產品附加價值不高,谷賤傷農現象時有發生。在這一背景下,互聯網為農村品牌建設提供了一個新途徑,一大批農產品區域品牌在互聯網上興起。
因地制宜發展數字商務
付一夫建議,在各地開展“數商興農”過程中,應立足農村具體情況,在大力建設農村互聯網與物流基礎設施的同時,強化宣傳教育,讓更多人接受互聯網,接受農村電商。要加快完善相應的規則制度,為農村電商的發展提供一個公正、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
此外,人才培養與農產品品牌建設也要跟上。“應發力人才引進,注重人才培養,以人才來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要著力打造農產品品牌,讓優勢特色農產品產地的生態價值、文化價值得到充分體現。”付一夫說。
洪勇也提到,開展“數商興農”行動,各地要將數字經濟作為推動農業發展的新引擎,向農業“微笑曲線”的兩端延伸產業鏈。“一方面,要增強農業領域的創新能力。可根據電商大數據進行指導,幫助農民以銷定產,打破農民‘豐產不豐收’的怪圈;可為農產品創建品牌,設計品牌包裝,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價值。另一方面,要拓寬銷售渠道。比如可幫助農民在高、中、低端網絡銷售平臺和線下渠道銷售,以滿足各消費層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