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市場監管部門對作業幫、猿輔導分別處以250萬元頂格罰款。兩機構虛構教師任教經歷、虛構課程費用,作業幫在其官方網站謊稱“與聯合國合作”,猿輔導在其網站謊稱“班主任一對一同步輔導”“您的4名好友已搶購成功……點我搶報”,這些誘騙消費者交易的行為在嚴查之下無處遁形。
數據:一周2625件投訴套路五花八門
據12345熱線的統計,5月2日至5月9日的短短一周內,市民反映教輔培訓機構規范問題的訴求就多達2625件。這些投訴乍一看各不相同,其背后是否隱藏著培訓機構相似的套路?
記者從中隨機抽取92件涉及“培訓機構虛假宣傳”的投訴進行梳理,發現培訓機構的套路可謂五花八門。如市民反映一些成人考證班打出“免考下證”“一次考試三次免費補考”的廣告。一些考研輔導通過“價格優惠、無追加收費”吸引消費者買課。一些青少年藝術班打出的“辦卡送充值”“免費贈送大禮包”“自主選老師,隨時可上課”等廣告更是讓家長們心動不已。但這些宣傳最終落了空。
記者發現,這92件投訴的處理結果中,一小部分已轉至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進行處理,但還有很多訴求由于投訴人未能提供相關證據而難以順利處理,另外一部分則建議雙方協商調解不成的情況下走司法程序。
培訓機構說一套做一套,難道消費者沒轍嗎?其實,這些五花八門的套路有一個共同點:吸引報課的那些噱頭都是口頭承諾,合同里沒有提及,甚至還有部分消費者表示付費前根本沒有與培訓機構簽署任何書面合同或協議。
專家:別急著交費,先看合同
面對培訓機構層出不窮的花樣和套路,消費者該怎么避免入坑?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張自豪律師建議,交費報班避免盲目沖動,把握合同內容是破局關鍵。
■不輕信考試有捷徑
不要輕信考研機構聲稱的“免考下證”“交錢包過”等口號,考試和學習確實講方法,但卻無捷徑。
■看宣傳內容是否寫進合同
面對商家宣傳的內容保持清醒,在付款前先明確這些宣傳內容是否寫進合同。只有寫進合同的承諾,對商家才有約束力,否則即使商家不予兌現,消費者也往往投訴無門。
■糾紛解決機制不可忽略
仔細閱讀合同,看合同條款是否有糾紛解決機制、退賠是否公平。培訓機構會在合同中聲明退賠的條件,或者消費者需支付一定的違約金,這本身是正常正規行為,但需要具體看其條件、支付違約金比例是否公平合理,自己是否能夠接受。
■合同內容雙方可協商
消費者面對培訓機構往往認為自己處于劣勢一方,簽訂合同容易被培訓機構“牽著鼻子走”,認為培訓機構提供合同,自己只有“簽字”和“不簽字”兩個選擇。事實上,通過雙方協商可以對合同進行修改,例如要求將宣傳內容寫進合同、協商寫明退賠條件方式等。
(鹿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