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剛開始接觸古詩詞的時候,古詩詞還只需要背誦就好,等上了初中就會發現,古詩詞成為試卷上的必考題目。
除了簡單的背誦默寫之外,還要考你能不能讀懂、會不會欣賞。
經常出現的問題就是:
這首詩寫在作者人生中的哪個階段?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首詩用了哪幾種表現手法?
這首詩在布局謀篇上有什么特點?
如果你對這些問題都感到困擾的話,現在不解決,以后還是要中高考見,更可怕的是:中高考我們遇見的還是以前根本沒見過的陌生詩詞。
從4個方法入手,教大家如何才能讀懂古詩詞,學會這4個方法,你的古詩詞鑒賞就不會丟分了!
1
方法一:讀意象
每一個意象都會承載很多詩人的主觀情感,是破解古詩詞的基本密碼。
解讀意象能幫我們理解詩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比如看見“猿”就知道作者在表達“腸斷”,看見“月”就知道作者想表達“思鄉”。
蔥蔥總結了20個常見的古詩詞意象,大家可以保存一下。
2
方法二:定題材
題材其實就是文學藝術作品表現的某種內容主題。
比如超級英雄、穿越時空、修仙,這些都算是一種題材。
而在古詩詞中,作者想要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是跟詩歌的題材相關。
只要同學們看到一首詩能確定題材,那就大體能推測出這首詩的主旨。
要確定題材,我們一定要借助詩歌的標題。
舉個例子:
比如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從標題我們就可以看出來這是一首寫送別的詩。
一說到送別,基本就是兩個人要分開了,我內心十分不舍,前路漫漫,你自己一個人一定要保重。這首詩就表達了詩人送友人時的離愁別緒。
再舉一個例子:
賀知章的《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讀標題,我們知道主題是歌詠柳樹,是一首詠物詩,所有的詠物詩在標題里都會表明自己在歌詠的東西。
這類題材常常用來表達對美好事物的贊美,或是借事物來表達作者的情操、志向。
詠柳就表達了作者對柳樹這種景物的喜愛之情,進而歌頌了春天。
只要我們能確定題材,詩歌套路我們也能看出一二,更容易去理解這些詩。
在中學的時候,我們常見的古詩題材有6種,除了蔥蔥上面提到的送別、詠物,我們初中常見的古詩詞題材還有山水田園、邊塞、羈旅行役、詠史懷古。
3
方法三:知人
除了借助意象和題材之外,想讀懂詩歌,還有一種很常見的辦法:知人論世。
所謂知人就是要先了解詩人本人的各種情況,每個詩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品格和人生經歷。
遇到一些事情,就會發出跟他個人相匹配的感情思索和感慨,他們所寫的詩詞也是基于本人的性格有感而發。
說到杜甫,就要想到他憂國憂民。
說到李白,就要想到他藐視權貴、豪邁瀟灑。
我們還會發現有時候,考試遇到的詩人,都是完全不熟悉的,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利用題目或者注釋來幫助我們了解詩人當時的情況。
比如這首駱賓王的《在獄詠蟬》
注釋里提到駱賓王因為得罪武則天被誣陷進了監獄,題目中也有“在獄”兩個字來交代這首詩的背景。
結合以上信息我們可以發現,詩人不僅是在用蟬這個意象來表現自己的高潔,還有被誣陷入獄,要蒙受不白之冤的悲憤情緒。
4
方法四:論世
論世就是了解詩人生活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
一般我們在注釋里也能窺探一二,“論世”這個點我們要和“知人”連起來考慮。
不同環境下詩人的經歷和創作風格會受到影響,詩的主旨也就不同。
初唐、盛唐時期:國力強盛、經濟繁榮,這個時候的詩歌主旨就表現出一種恢宏的胸懷和昂揚的氣度。
中唐、晚唐時期:社會動蕩、政治黑暗,詩歌中憂國憂民以及抒發詩人窮愁哀怨的內容就多了起來。
比如杜甫的《春望》
雖然杜甫是盛唐時期的詩人,但注釋告訴我們當時正是安史之亂爆發的第二年,國都淪陷這種破敗景象深深地刺痛了詩人,了解背景,我們就能感受到詩人詩中蘊含的無限悲苦和哀傷。
因此我們在閱讀的時候一定要關注詩歌的題目和注釋部分,再結合詩人的個人經歷和時代背景。
看完了整篇內容,我們來復盤一下。
今天蔥蔥主要跟大家講了讀懂古詩詞的四種方法:
1、讀意象聯系意象的象征意義
2、定題材了解詩詞的內容和主旨
3、知人借助注釋了解詩人的個性和經歷
4、論世了解詩詞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
以上的方法你掌握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