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消息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鏈接》報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近日發布關于修訂六味地黃制劑說明書的公告,新修訂的藥物說明書新增13項不良反應內容,包括腹瀉、腹痛、腹脹、惡心、嘔吐、腸胃不適、食欲不振、便秘、瘙癢、皮疹、頭痛、心悸、過敏等。
如此多的不良反應被“標明”,讓不少人對六味地黃丸的安全性產生了擔憂。六味地黃丸為什么“新增”這么多不良反應?還能不能吃?該怎么看待藥物的不良反應呢?
六味地黃丸的由來
據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中醫內科副主任醫師朱欣佚介紹,六味地黃丸的使用至少有上千年的歷史,是一種相對比較安全的藥物。最早其實是一種兒科用藥,后來才慢慢用于治療成人的疾病,也逐漸有了不同的劑型。
六味地黃丸最早的記載出現于宋代一本兒科著作,彼時叫六味地黃圓,用于治療小兒疾病。現今,六味地黃丸多用于治療糖尿病、高血壓、眼病、耳鳴耳聾、皮膚病等成人疾病。
誤區:六味地黃丸可長期吃
曾經和其他很多中藥一樣,六味地黃丸在使用說明書的不良反應一欄中,寫的是“不良反應尚不明確”。很多人認為,六味地黃丸是中藥,吃了不會有什么不良反應,可以經常吃、長期吃,但這其實是一種誤區。
朱欣佚醫生表示,不管中藥還是西藥,只要是藥物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即使是保健品也不例外。六味地黃丸主要以寒涼藥物為主,副作用主要體現在對消化功能的影響上。比如,食欲減退、腹脹惡心、腹痛腹瀉。一般來說,只要停藥即可恢復。
還能繼續吃嗎?
修訂后的說明書不僅針對六味地黃丸的丸劑,還包括膠囊劑、片劑、合劑、煎膏劑、顆粒劑等等,它們的說明書都將進行統一修訂。長長的不良反應列表,讓很多人產生疑問,這藥以后還能吃嗎?
朱欣佚醫生表示:不必太過擔心,不能因為害怕毒副作用而忽略藥物功效。用藥前最好去醫院判斷一下有無服用藥物的指征(即適應證。在治療前,醫生會根據患者既往病史及相關化驗檢查,評估患者的具體情況,以決定治療是否可行),一般來說只要有服用藥物的指征,很少會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
其實,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一直在不定期地對中成藥品的說明書進行修訂,比如之前的蒲地藍消炎口服液,康復新液等,以往中成藥不良反應一欄經常出現不詳二字,如今正在越來越具體化。使用說明書變長了,不良反應變得更加詳細了,恰恰都是科學論證的結果。
任何藥物和療法都有副作用,因此比起藥物本身的副作用,我們更要關注的是服用藥物的誤區。無論處方藥還是非處方藥,無論中藥還是西藥,只要用藥就是一件嚴肅的事情。因此在服用前,最好請醫生判斷是否適合,一旦服藥后出現不適,要及時停藥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