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節將至,新一輪疫情防控之下,廣州千年“迎春花市”何去何從?1月27日上午,2021年“廣州過年 花城看花”主題新聞發布會宣布,今年廣州不再按傳統模式開展迎春花市活動。為了保障花農售花和市民賞花、購花的節日需求,全市11個區將創新花市舉辦形式,按照“線上為主、線下補充”的方式組織開展春節鮮花售賣工作,包括“一區一花市”的傳統做法將調整為“一區多點”、探索建設“云上花市”實現線上賞花購花,以及合力打造新花市地圖,通過“走著買”“開車買”“線上買”三張地圖,按需尋到最便捷的購花渠道。
“行花街”是廣州的傳統民俗活動,也是廣州市民過年的“必備節目”。然而,傳統花市雖然在戶外開辦,但人流量及聚集性都太大,據2019年的數據,游客流量高達501.6萬人次。且傳統花市一般開辦三天,短時間內人員大量聚集,給疫情防控帶來的潛在風險不言而喻。
為了配合防疫需求,降低疫情傳播風險,將傳統花市改以創新模式進行,有著些許無奈,更多的是出于周全考量的未雨綢繆。
創新模式辦花市,采取的是“線上為主、線下補充”的方式。由于是第一次探索,并沒有成熟經驗,而且線上與線下雙線進行,對于各相關部門的組織、策劃能力,以及部門之間的合作協調能力都有著很高的要求。例如,目前在全市10個區已明確的現場售賣點有153個,后續還可能不斷補充,售賣點的選址、經營時的秩序維護、人手安排等,都需作充分考慮。而在新花市地圖的打造方面,“走著買”、“開車買”都需考慮選址分布的科學性、線路設計是否順暢與會否阻礙交通等問題。“線上買”除了依托電商平臺本身的售賣渠道和物流鏈,也要考慮“買花地圖”的實時更新,以及與各現場售花自提點之間的銜接。如何讓廣州市民在創新模式的花市里仍能歡暢地“行花街”,對于相關部門是個不小的挑戰,也期待廣州的創新模式花市能交出一份令市民滿意的答卷。
至于市民方面,雖然今年少了傳統花市的“熱鬧”,卻也多了探尋不同地點小花街的樂趣,以及享受到多個線上渠道購花的便捷性。到目前為止,“云上花市”對接的平臺有廣州郵政(公眾號)、阿里巴巴(支付寶、餓了么、高德地圖)、京東、字節跳動(抖音)、穗康生活平臺、廣東“保供穩價安心”數字平臺、“聽見花開”文旅惠民小程序、“優品南沙”小程序等,而鮮花品種包括年桔、菊花、蝴蝶蘭、桃花等春節主流花卉品種。合作平臺覆蓋面廣,可選購的年花品類也很豐富,在已經有了成熟物流鏈條,作為消費者的市民也有著大量線上購物實踐經驗的情況下,只要有統一的信息接入口,買花不愁基本是可以保障的。
不過,對于花農而言,小范圍線下售賣及線上銷售帶來的銷量始終很難有傳統花市帶來的聚集效應大,除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直播等形式更積極賣花之外,也需要各方的支持。一方面,政府可考慮因臨時改變花市形式給花農帶來的影響作適當補貼,另一方面,亦需市民多多支持,積極參與新模式的花市,買年花既能增添春節氣氛又有助農的意義,以實際行動為花農送去祝福,也是為自家添一份福氣。
疫情之下,千年花市一改傳統模式,創新的花市是個不小的挑戰,但同樣值得期待。希望今年從線下搬上云端的新花市,也能不負期望,讓市民開開心心地“行花街”,過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