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至井岡山沿線及湘贛邊,紅色資源富集、紅色底蘊深厚,也是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主戰場。為推介韶山至井岡山沿線及湘贛邊豐富的紅色文化及旅游資源,推動韶山至井岡山旅游鐵路建設,助力鞏固湘贛邊區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湖南日報社派出記者,赴“兩山”及沿線采訪,從1月12日起推出“韶山連井岡 湘贛今更紅”專欄,敬請關注。
深冬的韶山,氣溫雖低,紅色旅游熱度絲毫不減。1月11日,暖陽下的毛澤東廣場游人如織,天南海北的人們爭相來此瞻仰、獻花;毛澤東故居前排著長隊,五湖四海的游客接踵而至,聆聽發生在這座農家小院的革命故事。
今日韶山分外紅!韶山市文旅廣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剛剛過去的元旦假期,該市共接待游客8萬多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近2500萬元。
作為一代偉人毛澤東的家鄉,韶山紅色資源豐富,革命遺跡和歷史文物眾多,形成了以毛澤東故居、毛澤東紀念館、毛澤東銅像廣場、滴水洞等為代表的系列紅色旅游景點,紅色旅游已成為該市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韶山以建設“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為目標,以紅色旅游為“龍頭”,聚焦紅色主題,挖掘紅色資源,發展紅色產業,打造紅色品牌,探索出一條富有特色的融合發展模式,讓紅色旅游活起來、火起來。
為了打破“一尊銅像、一處故居、一座紀念館”的紅色旅游景區“老三樣”形象,韶山致力將傳統說教式傳播紅色文化,向體驗型、參與型轉變,讓游客身臨其境感受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
韶山還從產品端發力,對毛澤東紀念館等旅游景點提質升級,運用幻影成像、三維動態成像、場景寫實等現代科技展示手段,增強游客體驗的趣味性。同時,打造《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大型實景演出,運用3D、全息投影等技術,以史詩般的劇情和震撼的聲光效果,形象生動地講述毛澤東波瀾壯闊的一生。
同時,韶山將紅色旅游與綠色生態、鄉村休閑結合起來,打造“紅+綠”旅游產品。稻夢田園、紅林花海等10多個農旅項目競相發展,20余處星級休閑農莊、鄉村旅游區(點)如雨后春筍般拔節生長,年接待游客80余萬人次,帶動當地60%的農民增收致富。
紅色旅游持續發展,離不開紅色產業帶動。去年7月,湘潭首屆紅色文化產業博覽會在韶山舉行,來自24個城市、137家企業的800余種展品參展。游人穿梭于紅色文化“走廊”中,感受其強大魅力。據統計,紅博會共帶來游客近1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436萬元,簽約項目金額159.4億元。
為提升旅游服務質量,韶山還創新推出“7日無理由退貨和先行賠付”制度,由市財政設立20萬元先行賠付基金,并出臺基金管理規定,明確基金適用范圍、使用條件和適用方法。旅游消費者在韶山核心景區購買商品,對價格、質量等不滿意,可在7日內向旅游市場監管部門或經營者申請無理由退貨;對在韶山旅游景區發生的損害旅游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可按規定申請先行賠付。
“你們用行動,讓我感受到韶山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堅定決心!”來自山西的董女士是“7日無理由退貨和先行賠付”制度的受益者,她對韶山有關部門執法人員說,韶山優質的服務讓她感到格外溫暖。(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彭婷 蔣睿 曾佰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