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轉債最近熱度甚至超過了股票,不過,億萬投資者需要注意了:從2020年10月26日起,未簽署風險揭示書的,將不能買入、申購可轉債。目前,A股投資者數有1.72億,目前參與可轉債打新的投資者戶數有高達862萬。
剛剛過去的一個交易周,可轉債創造多項歷史紀錄,全市場成交額將近5000億元,遠超以往;多只可轉債成交額達到其正股成交額的百倍以上。
針對可轉債交投過程中的異常情況,多家相應上市公司發布風險提示,而證監會也在上周五放出大招,就《可轉換公司債券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要求證券交易場所根據可轉債的風險和特點制定交易規則,防范和抑制過度投機;進行程序化交易的,要符合證監會規定并向證券交易場所報告。
在上述多項因素綜合作用下,接下來可轉債市場如何表現備受關注。
@億萬投資者:從26日起,未簽這份風險揭示書的 將不能買入、打新可轉債
從2020年10月26日起,未簽署相應風險揭示書的,將不能買入、申購可轉債。對此,多家券商的APP軟件目前仍在醒目位置加以提示。
今年7月24日,上交所和深交所發布《關于做好向不特定對象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券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要求自2020年10月26日規則實施后,參與向不特定對象發行的可轉債申購、交易的,應當以紙面或者電子形式簽署《向不特定對象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券投資風險揭示書》(簡稱《風險揭示書》)。
券商普遍都通過各種渠道進行了廣泛提示,提醒投資者在理解相關風險的基礎上,及時簽署風險揭示書。
具體來說,券商普遍都提供了在APP上簽署《風險揭示書》的渠道,采用此種方法也最為方便,當然,也可以到營業部柜臺辦理。
可轉債剛經歷史上最“瘋狂”一周 有可轉債成交是其正股285倍!
剛剛過去的一個交易周,可轉債交投經歷史上最“瘋狂”的一周。
這種瘋狂最主要體現在成交上。
據Wind數據,這一周的時間里,可轉債合計成交將近5000億元,創出史上單周成交天量,其中10月23日當天可轉債單日成交額逼近2000億元,相當于當日中小板市場成交額的1.5倍。。當日成交最為火爆的智能轉債單日成交甚至接近300億元(297.3億元),刷新可轉債史上紀錄。
數據顯示,當周成交額居前的可轉債一周成交額普遍是其正股成交額的數倍以上,其中智能轉債的成交額竟是其正股智能自控成交額的285倍!
除了成交,單日盤中翻倍的可轉債也接二連三,比如10月23日智能轉債、銀河轉債、寶萊轉債等盤中漲幅均一度超過100%。
監管層放大招 可轉債炒作會否降溫?
對于可轉債而言,另一項比較重大的事件是,證監會就《可轉換公司債券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
《征求意見稿》在問題導向上,針對近期出現的個別可轉債被過分炒作、大漲大跌的現象,著重解決投資者適當性管理不適應、交易制度缺乏制衡、發行人與投資者權責不對等、日常監測不完備、受托管理制度缺失等問題,通過完善交易轉讓、投資者適當性、信息披露、可轉債持有人權益保護、贖回與回售條款等各項制度,防范交易風險,加強投資者保護。
《征求意見稿》共八章37條,主要包括總則、發行條件與程序、交易轉讓、信息披露、轉股、贖回與回售、可轉債持有人權益保護、監督管理與法律責任、附則等內容。
交易轉讓制度方面,《征求意見稿》要求證券交易場所根據可轉債的風險和特點制定交易規則,防范和抑制過度投機;進行程序化交易的,要符合證監會規定并向證券交易場所報告;要求證券交易場所制定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制度,證券公司對客戶的投資者適當性進行核查評估,引導投資者理性參與可轉債交易;防范強贖風險,加強對發行人行使強贖權行為的監管和規范;加強風險監測,要求交易所建立跨品種監測機制,并制定針對性的異常波動指標,及時采取有關處置措施。
具體個債方面,就在10月25日晚,又有可轉債對應的上市公司明確提示交易風險。
華體科技(603679.SH)25日晚間發布轉債交易風險提示公告,華體轉債近期價格波動較大,2020 年 10 月 23 日盤中價格 142.57 元/張、漲幅 30%,觸及盤中臨時停牌,收盤價格 113.39 元/張,漲幅 3.39%,均處于較高水平。依據相關規則,可轉債交易不設置漲跌幅限制,可能存在價格大幅波動的風險。
此外,華體科技還稱,截至 2020 年 10 月 23 日,華體轉債價格 113.39 元/張,相對于票面價格溢價 13.39%。根據 Wind顯示,華體轉債按照當前轉股價格轉換后的價值為 68.1377 元,當前轉債價格相對于轉股價值溢價 66.41%,華體轉債存在較大的估值風險。
行情數據顯示,10月23日,華體轉債盤中突然暴力拉升,很快因漲幅過大觸及臨停閾值臨停,盤中漲幅達到30%,但尾市復牌后又急速跳水,全天波動劇烈,若有投資者以142.57元的當日最高價追高買入,持有至當日收盤,將浮虧超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