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受環保政策、規?;B殖趨勢、非洲豬瘟、新冠疫情等因素疊加影響,生豬出欄量下降,進而導致豬肉產量也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我國是豬肉生產大國,豬肉也是我國居民主要消費的肉類產品,但與歐盟、美國等經濟發達區域相比,我國人均豬肉消費量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中國生豬養殖行業還存在較大缺口。
生豬出欄量大幅下降
2011-2018年,中國生豬出欄量總體波動范圍較小,且多數年份呈現正增長態勢,只有2015年和2016年出現負增長。2019年,受環保政策、“非洲豬瘟”等因素的多重影響,中國生豬出欄量出現較大幅度減少,僅有5.44億頭,較2018年減少1.50億頭,同比下降21.57%。
豬肉產量顯著下降,消費向其他肉類轉移
2019年,受到非洲豬瘟的影響,中國豬肉產量下降,僅有4255萬噸,較2018年同比下降21.3%;致使豬肉價格總體上漲顯著,豬肉消費的替代品產量出現較大增長。2019年牛肉產量為667噸,較2018年增加23萬噸,同比增長3.6%;羊肉產量為488萬噸,較2018年增加13萬噸,同比增長2.7%。可見,2019年國民肉類消費需求呈現多元化、升級化。
利好政策頻頻加碼
受非洲豬瘟的影響,我國生豬出欄量大幅下降,給生豬養殖行業的發展帶來了較大的沖擊。我國生豬養殖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豬肉是大多數城鄉居民的主要肉食。因此,生豬養殖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對于我國農業的整體發展和人民群眾菜籃子的供應都至關重要。國務院及下屬部委等各級政府部門為應對非洲豬瘟對我國生豬養殖行業帶來的沖擊,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穩定生豬生產供給、促進生豬養殖行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性文件,從土地、環保、融資、補貼等多個方面系統支持生豬養殖行業的轉型升級和發展,將生豬養殖行業的發展提升到更高的戰略性地位。國家在區域發展、養殖模式、用地支持、稅收優惠、資金扶持等方面出臺了諸多政策,鼓勵生豬生產企業向專業化、產業化、標準化、集約化的方向發展。
養豬企業后備產能持續擴張
2020年上半年,生豬養殖類上市公司生產性生物資產維持增長態勢,此類企業的生產性資產已種豬為主,而種豬規模決定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出欄規模。2020年上半年,上市豬企的生產性生物資產基本上均實現正增長;其中新希望、正邦股份和傲農股份同比增幅較大,分別為1243.07%、449.21%和420.49%。上市豬企后備產能擴張,按照生豬的養殖周期,預計2021年1-2月份生豬的出欄量將得到增長。
2020年上半年,中國養豬企業受豬價高位的利好支撐,大多收獲史上最佳半年報業績,部分企業半年報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過1倍。其中牧原股份,2020年上半年共實現營業收入210.33億元,同比增長193.76%,實現凈利潤107.84億元,同比增長7026.08%,而2019年同期虧損1.56億元。主要原因是行業仍然存在一定的供需缺口,生豬價格持續高位運行,主營業務盈利水平同比大幅上升。此外,羅牛山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60.15%;其余養豬企業營業收入大多實現兩位數增長。
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生豬養殖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