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2020年實現暴富?買萬泰生物。盡管6月9日、6月10日,該公司股價從26連板上跳下,但也難掩其上市股價翻漲10倍的傳奇色彩。
時隔3年,A股再現26連板“大肉簽”,身披“國產HPV疫苗+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的黃金甲,股民的藥癮被萬泰生物勾得魂牽夢繞。
577億總市值,無論是看好的基金經理還是萬泰生物自己,都在這根懸在空中的鋼絲上心驚肉跳。作為一家10億元營收出頭的藥企,萬泰生物在風口上要如何安全降落呢?
【股價暴漲的邏輯】
2020年,A股“喝酒吃藥”之風盛行,茅臺和凡人們是注定無緣了,追一只疫苗明星股看起來是個不錯的備選方案。不過,“國產宮頸癌疫苗”第一股萬泰生物的起步之姿并沒有與凡人共舞的意思。
4月29日,萬泰生物正式登陸上交所主板,發行價格為8.75元/股。上市首日股價頂格漲幅達44%,報收于12.6元。故事剛開始,萬泰生物就從氣勢上和人間的地氣訣別,隨后便開啟了26連板的升仙之路。
13.86元/股,坐等入手;15.25元/股,還有機會;24.57元/股、47.88元/股……136.60元/股,好吧,怕了。中簽者狂歡,圍觀者黯然,萬泰生物會漲,在其上市開盤之前大家心里大致有個數,但漲到連板都開不了,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
為什么說,萬泰生物會漲是個大概率事件?當前整個市場對醫藥股青睞度偏高,尤其是業務涉及疫情概念這一類的股票自然就不用說,風口中的風口。萬泰生物上市的時間節點正當時。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萬泰生物主營體外診斷試劑、體外診斷儀器與疫苗研產銷。在疫苗領域,該公司擁有國內唯一獲批上市的二價HPV疫苗,其研發生產的國產首個宮頸癌疫苗馨可寧,已于2019年12月31日獲批上市,目前該疫苗開始接受預約接種。
在體外診斷領域,公司產品主要有艾滋病毒診斷試劑、乙肝診斷試劑等。2020年隨著新冠肺炎檢測需求的提升,萬泰生物的核酸檢測業務成為第一個亮點。目前該公司新型冠狀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等4個產品,已獲得歐盟CE認證,并向韓國、意大利、匈牙利、奧地利、荷蘭等國家供應檢測試劑。
事實上,自2020年以來,整個生物疫苗板塊的漲幅達到了41%,在市場目前期盼新冠疫苗能有所突破的氛圍下,多只疫苗股在期待中走上歷史高位。萬泰生物在這之中尤為亮眼。
【高位上的警鐘】
萬泰生物這只“大肉簽”,吃到的人滿嘴流油,沒吃到的,在如今這個高位上,食欲大減。
截止到6月10日,萬泰生物股價為133.06元/股,12.60元/股已經翻漲超過10倍。眼下,萬泰生物的市值已經飆上了577億元。如此高位,讓人望而卻步。
一位基金經理坦言,原本想著一旦開板就重倉萬泰生物,知道它會漲,所以將底線設在70元/股左右,市值約摸在300億元上下。現在600億市值,真的高攀不起了。
不敢追高,是現下資本的主流態度。和股價的攀升之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萬泰生物的身體素質和近600億元市值的光環并不匹配。財報顯示,萬泰生物的營收規模在2019年才跨過10億元的門檻,凈利潤為2.10億元。
HPV疫苗與核酸檢測雙輪加碼,將萬泰生物一路推上坡頂,然而,一旦風停,風口上的萬泰生物將如何著陸成為眾人關注焦點。
一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萬泰生物生產的首個國產HPV疫苗市場“錢景”并不如想象中的好。一方面,國產HPV疫苗的后繼者正在不斷趕來,比如沃森生物的二價HPV疫苗即將申報生產。另外,國內諸多企業的四價、九價HPV疫苗大多也處于臨床試驗階段。
而萬泰生物在疫苗領域僅擁有戊肝疫苗、雙價宮頸癌疫苗兩個產品,競爭優勢并不明顯。數據顯示,2019年,戊肝疫苗錄得的營收規模為1496.64萬元,占比總營收的比例為1.3%。而HPV疫苗暫時還沒有展現出較為明顯的戰斗力。
除此之外,核酸檢測更是實打實的概念風,故事講得好,實操卻還沒上道。日前萬泰生物發布的公告稱,該公司雙價宮頸癌疫苗(HPV2價)上市時間不長,疫苗銷售受市場推廣、消費者接受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對于公司利潤的影響存在不確定性。
【財務隱憂未除】
根據日前萬泰生物公布的財報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該公司因為新冠肺炎診斷相關的試劑和設備銷量出現大幅增長,期內錄得營收3.1億元,同比增長24.09%;凈利潤為7043.66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5.02%。
風口的威力顯而易見。但撇去資本的泡沫,萬泰生物終歸是要回到醫藥公司的山頭。
萬泰生物和農夫山泉均為養生堂旗下的公司,實控人為鐘睒睒。從農夫山泉這些年的市場打法來看,鐘睒睒是個很擅長營銷的生意人——價格戰、廣告戰、輿論戰,農夫山泉很少打敗仗。
本是同根生,萬泰生物在營銷上的心思不會少。從財務數據來看,近年來萬泰生物銷售費用占總營收的比例,一直保持在30%左右的水平。
以2016年-2019年為例,該公司的銷售費用率分別為29.85%、28.02%、27.04%、28.16%。而同期,其所處的行業銷售費用率的平均值為21.66%、21.42%、20.98%、21.21%。
醫藥公司銷售費用率高,往往會讓人聯想到“帶金銷售”。不久前暴雷的康美藥業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如果拉長時間線來看,萬泰生物身上也隱隱散發出了同樣的氣息。市值觀察從裁判文書網上了解到,此前發生的韋其薇受賄案、劉洪濤受賄案兩起醫藥行賄案均有萬泰生物的蹤影出現。
實際上,證監會此前就對相關事項提出質疑,不過萬泰生物一句“主要由于公司銷售模式與銷售產品結構不同所致”,就把所有人勸退。
萬泰生物在同類國產企業中,其布局管線、研發基礎和產品體系,均具備一定的競爭優勢。但如今走向600億元市值的坡頂,讓大家看它的標準不得不嚴苛了幾分,后續可能還將迎接高起低落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