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與英特爾、AMD仍有不少差距,但國產CPU廠商在技術和生態上都在“補功課”。
“發展核心技術需要愚公移山精神和實事求是的作風,不要幻想‘彎道超車’。”國產CPU廠商龍芯中科董事長胡偉武指出,高復雜系統能力建設需要以30年為周期,無法避免多輪試錯,不能指望一步上樓。
龍芯與申威、兆芯和飛騰等都是“中國芯”的代表企業。12月24日,龍芯發布新一代通用CPU產品3A4000/3B4000,使用28nm工藝。胡偉武介紹稱,3A4000通用處理性能與AMD公司28nm工藝最后產品“挖掘機”處理器相當。在此基礎上,龍芯公司將于明后年推出使用12nm工藝的四核3A5000和16核3C5000,其主頻將提高到2.5GHz以上,通用處理性能將達到當時AMD的水平。
龍芯中科由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市政府共同牽頭出資成立,旨在將龍芯處理器的研發成果產業化。該公司致力于龍芯系列CPU設計、生產、銷售和服務,主要產品包括面向行業應用的專用小CPU,面向工控和終端類應用的中CPU,以及面向桌面與服務器類應用的大CPU,目前客戶主要為黨政軍企業。
從基本可用到好用
龍芯CPU也在迭代中發展。胡偉武表示,經過20年的發展,從第一代的基本可用(小學畢業)到第二代可用(中學畢業),第三代產品將實現好用(大學畢業),主CPU和OS(操作系統)基本完成“補課”,CPU通用處理性能已達到AMD水平,操作系統成熟度也已接近Windows XP。
英特爾、AMD等國際大廠幾乎壟斷CPU消費級和企業市場,國產CPU主要客戶為黨政軍。但在華為事件后,供應鏈安全成為各企業不容忽視的問題,國產芯片企業或將迎來更多發展機會。
雖然與英特爾、AMD仍有不少差距,但國產CPU廠商在技術和生態上都在“補功課”。平安證券在一份研報中指出,主要廠商如飛騰、龍芯、申威、兆芯及海思等企業在各自領域設計出了自主可控程度較高的CPU ,產品本身正在實現從“可用”到“好用”的轉變,在黨政軍和重點行業市場得到應用推廣,生態建設也取得較大進展 。
技術方面,胡偉武指出,通過在市場中試錯,龍芯意識到我國CPU與國外CPU的主要差距在于通用處理性能,而不是專用處理性能;同時,單核性能不足,僅僅疊加核數并不能解決問題;設計能力不足,不能僅僅依賴工藝。因此,龍芯希望通過優化設計提高單核通用處理性能,此次發布的產品基本完成“補課”。他也不避諱,目前發布的產品在工藝上不夠先進,功耗偏大,同時DDR4內存頻率不夠高。
除了技術,生態是制約國產CPU發展的重要因素。不少業內人士都表示,電子產品只有進入應用不斷迭代才能不斷提高。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于燮康多次表示,“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要發展,一定是以應用為牽頭帶動我們的底層才行。”
打造獨立的生態
胡偉武表示,應用不夠豐富和產業不配套成為自主CPU和OS發展的下一個瓶頸。過去我國的信息化應用主要構建在國外Wintel和AA(ARM+Android)等體系上,在CPU、GPU、網絡等的產業鏈配套不足。因此,未來CPU與應用軟硬件企業應該相向而行。
龍芯中科副總裁張戈稱,龍芯的合作伙伴已經增至近千家,下游基于龍芯的開發人員達到數萬人,在政企、安全、金融、能源、交通、教育等各個應用場景中都有了應用。2019年龍芯芯片出貨量已經達到50萬顆以上。
當天,包括聯想、中科曙光、浪潮、同方、超越數控等產業鏈下游也發布了基于龍芯芯片的桌面計算機、筆記本、一體機、服務器、云終端、網絡安全設備、工業控制計算機等產品。
從事網絡信息安全的衛士通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忠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此次衛士通與龍芯合作,通過衛士通自主研發的高性能嵌入式安全SE,將安全可信能力融入龍芯處理器芯片設計,與傳統CPU只是在處理器核外增加安全可信模塊相比更安全。在市場推廣方面,商業的大眾市場由龍芯主推,而對安全需求較高的客戶,由衛士通主導并通過定制化實現“安全賦能”。此外,衛士通也基于龍芯開發了安全整機、安全中間件以及各類安全應用。
胡偉武指出,我國信息產業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獨立于Wintel和ARM+Android體系外的第三套生態體系。為此,龍芯提供開源的基礎版操作系統支持下游的操作系統企業、整機設備企業、解決方案企業推出產品版操作系統。
曾主導并參與中國第一代操作系統研發的萬里紅董事長李磊告訴記者,目前國產操作系統主要客戶還是黨政,“沒有用戶,技術沒法迭代,今后軟件會越來越重要。用戶真正關心的是最終的體驗,說白了是跟軟件打交道,蘋果就是軟件做的好,流暢度好,體驗感好。”他認為,國產芯片和操作系統在辦公領域已經很成熟,用戶體驗已經沒有差距,但是金融、游戲等業務還是有差距,但總體而言差距在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