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央廣網北京8月29日消息(記者任芳言)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國家發改委等部門日前印發的《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提出,到2025年,通過實施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一批示范項目落地實施,一批先進適用綠色低碳技術成果轉化應用,若干有利于綠色低碳技術推廣應用的支持政策、商業模式和監管機制逐步完善,為重點領域降碳探索有效路徑。
綠色低碳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化大致要經過哪些環節?發展綠色低碳新產業、新業態需要哪些支持?對此,經濟之聲《財經態度》采訪了同濟大學生態文明與循環經濟研究所所長杜歡政。
他表示,在實驗室階段,綠色低碳技術很多是單一技術,需要技術集成;技術在商業模式上是否可行需要相應政策,需要技術和政策集成;技術大規模商業化推廣需要示范工程落地,證明其確實有效。從政策角度看,綠色低碳技術涉及產業鏈各個方面,因此相應的政策支持也要考慮彼此間的銜接和匹配??傮w來說,綠色低碳先進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化要經歷技術集成、技術與政策的集成與示范工程三大環節。
杜歡政認為,綠色低碳技術推廣的最大難點就是落地,因為對于一個新技術,社會各界有個接受過程,這次出臺的《方案》對于推動解決落地難題起到積極的作用,以點帶面,并且在示范過程中,對新技術進行各方面評價研究,使其更加成熟,從而進行大規模推廣。
《方案》提出,到2025年,通過實施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若干支持政策、商業模式和監管機制逐步完善。商業模式有哪些具體完善方向?杜歡政表示,以鞋和服裝的回收再利用為例,相關技術開發出來后還需要生產商介入、消費者參與回收并且最終接受相關產品。從原廠商—消費者—回收—新產品制作—消費者形成閉環,其中的利益主體都能獲利,才能形成商業模式。政策間協調銜接,以此為基礎推動相關產品的設計、制造和應用,從而構成產業鏈,形成商業模式,進而實現大規模推廣。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