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上半年,統一企業中國包括方便面在內的食品業務實現收入49億元,同比則下降了8.7%。 ]
隨著疫情過去,線下消費場景逐步恢復,一度熱銷的方便面又賣不動了。近期統一企業中國(00220.HK)和康師傅控股(00322.HK)發布2023年上半年業績,方便面業務增速都有不同程度的放緩。在業內看來,疫情加速了家庭消費場景下方便食品的創新和細分化,預制菜等品類快速發展,蠶食了方便面的市場。
方便面又賣不動了
(資料圖片)
福建商人老陳是一家國產方便面品牌的經銷商,不過近期他卻頻頻出現在飲料企業的產品推薦會上。
老陳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疫情中方便面銷售一度迎來了“第二春”,但隨著消費場景放開,方便面銷售又恢復常態并開始下滑,今年則更加明顯,上半年他所代理的方便面品牌銷售比往年減少了20%,因此他也準備再找找其他的機會。
方便面市場的變化也體現在上市公司的財報里。
2023年上半年,統一企業中國實現收入145.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5%,但這一增長主要歸因于飲料業務,實現收入92.6億元,同比增長了12.3%,而方便面所在的食品業務實現收入49億元,同比則下降了8.7%,不過財報中并未透露方便面業務的銷售情況。2022年,統一方便面業務實現收入106.2億元,同比增長了17.9%。
統一企業中國方面向第一財經回應表示,上半年原物料上漲明顯,公司并沒有對方便面產品進行提價(對于利潤表現有影響)。但對于方便面的銷售變化,統一企業中國方面表示無法透露財報之外更多的信息。
康師傅控股業績顯示,2023年上半年其方便面業務實現收入139.5億元,同比增長約3%。2022年,康師傅方便面業務實現收入296.3億元,同比增長4.2%。
日清食品(01475.HK)公布的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3個月業績顯示,其在中國業務分部的收入為148.59億日元,同比減少5.5%,主要是即食面銷量增長緩慢,收入較上一財年同期減少所致。
尼爾森IQ零售研究數據顯示,上半年方便面全渠道銷售額同比下滑2%,其中線下渠道銷售額同比下滑0.3%。而整體速食行業線下銷售額在今年上半年同比都有所下滑,主要與一季度以來外食餐飲的迅速恢復對依賴居家場景的速食行業產生沖擊。
不過在老陳看來,方便面收入的下滑,除了消費恢復下市場對方便面的需求減少外,另一個原因是,近兩年方便面企業的增長主要來自產品結構升級,但目前高價面受歡迎程度在降低,消費者轉而關注更實惠的選擇。“很多新品價格又貴,分量又少,并不受歡迎。”老陳表示。
也有研報認為,統一企業中國食品收入的下滑,一方面是由于2023年春節較早,導致部分收入確認在2022年四季度,另一方面也與其2022年基數較高有關。
誰在搶走方便面的市場
第一財經記者在走訪中發現,方便面的下滑也與行業的“內卷”有關。
在北京中關村一家7-11便利店里,各色方便食品占據了整整一排貨架,但方便面只占其中的三分之一,剩下部分則被各種螺螄粉、米線等其他方便食品所占據。據門店工作人員介紹,疫情期間方便面賣得比較好,但目前已經恢復正常,賣得好的反而是各種米粉類產品。
尼爾森IQ最新發布的《2023速食行業趨勢報告》顯示,上半年國內速食行業內子品類的銷售表現開始分化,部分地域美食類的產品表現突出,例如急凍廣東點心和螺螄粉在2023年上半年實現高速增長,同比增幅分別為43.7%和28.9%。
尼爾森IQ數據顯示,近三年來螺螄粉在全國現代渠道的月度鋪貨率持續增長,消費從區域逐漸走向全國。上述數據顯示,2020年5月,螺螄粉的核心市場聚焦在廣東、廣西和四川三個省份,2023年5月已成長為全國性消費產品。
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朱丹蓬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疫情下家庭消費場景需求快速增長,也帶動了一系列創新產品出現,包括很多細分的冷門品類,進而蠶食了方便面的市場。此外,包括休閑食品和零食也在搶食方便面的市場,休閑食品正餐化,正餐食品休閑化也是很明顯的消費趨勢。
另一方面,疫情下大火的預制菜也在分流方便面的熱度。
有電商平臺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今年方便面的成交數據并不理想,但預制菜1~7月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00%。美團買菜公布的數據也顯示,6月21日以來,美團買菜象大廚預制菜產品訂單量比去年同期增長62%。
得利斯(002330.SZ)半年報也顯示,上半年預制菜業務實現收入3.5億元,同比增長15.9%。
第一財經記者還了解到,不少消費者認為,預制菜在營養上比方便面更好,因此也產生了消費替代。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約為4196億元,同比增長21.3%,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5100億元,2026年將達10720億元。
同時,預制菜的熱度也引來了方便面巨頭的關注,統一企業中國在財報中表示,今年下半年將立足自熱米飯、沖泡餛飩等常溫產品,布局預制菜業務。
朱丹蓬預測,未來方便面市場總量會保持下降的趨勢,而企業的業績增長更多將來自(市場)集中度的提升、市場精耕的能力和產品創新升級的速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