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龔書記,六層的二期新廠房已經建好,新設備即將入場。”“如果遇到問題就和我說,我來幫你協調。”11日上午,通州區十總鎮黨委書記龔志軍來到蘇禾車燈配件有限公司走訪。龔志軍介紹:“這是我通過同學關系招引來的項目。他們生產的LED車燈散熱器是江蘇省高新技術產品。理想、蔚來、上汽、北汽等公司都是他們的客戶。”
“十總是通州面積最大的鎮,占地面積133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10.9萬畝,農業基礎強,工業基礎相對薄弱,不足以支撐現代化建設。我們未來的發展方向,必須農業發展、經濟建設兩手抓、兩不誤。”通過走訪調研、探討論證,龔志軍確定了“強特色、補短板、守底線、爭先鋒”的工作思路,以建設“鄉村振興先行區、經濟建設新陣地、美麗宜居幸福鎮”為奮斗目標,奮力開創十總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十總鎮堅持以通州區委“黨建強村、雙百倍增”計劃作為鞏固優勢、開拓新局的重要抓手,聚力發展優質稻米和綠色果蔬兩大農業支柱產業,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大力培育“一村一品”,多措并舉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現在的十總,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0.69萬畝,基本實現高標準農田全覆蓋,同時,創培了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騎岸大方柿、‘亭石河’大米、二爻社區精品枇杷、柏樹墩村葡萄等一系列特色農產品,育民村和渡海亭村率先實現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200萬元。”龔志軍告訴記者,十總鎮已經創成省級“味稻小鎮”,獲評國家綠色原料(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目前,正在積極爭創國家級保供型稻麥生產基地。
十總鎮要實現高質量發展,既要堅持農業優先,也要加快做大工業經濟。但可用土地緊缺、拓展空間不足,一直是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在龔志軍大力推動下,十總鎮堅持“向土地要效益,從存量要空間”,不斷破解要素制約,騰挪發展空間。近三年盤活閑置地塊、低效用地約250畝,為重大項目落地提供有效空間。
在十總鎮騎岸工業集中區南區的海泰光電擴建項目現場,項目負責人常代展看到龔志軍到來,熱情打招呼。“龔書記在區人才辦時,就認識我。我2017年從北京來十總創業時,龔書記也恰巧來到十總工作。不夸張地說,我的事業得到了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常代展告訴記者,龔志軍每天上下班都會路過海泰光電,只要有時間,他都到公司走一走、問一問,幫忙協調解決企業遇到的問題。龔志軍說:“常代展是我們通州引進的人才,他主導的項目擁有20多項發明專利,絕緣涂層、耐磨涂層及大尺寸金屬陶瓷靶材等產品已經達到或超過國外供應商水平,填補了國內在該領域的產品空白,打破國外供應商的壟斷。我們看好他和他的項目,會全力以赴支持企業做強做大。”
因為工作出色,龔志軍被南通市委、市政府評為2022年度優秀鎮(街)黨政正職。今年上半年,十總鎮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4.8億元,同比增長14.9%;完成規模以上工業應稅銷售13.3億元,同比增長12.3%……
當前,十總鎮特色農業、工業經濟雙輪驅動的協調性更強。“在2021年鎮黨代會上,我們提出規上企業數量、工業產值、應稅銷售三個‘翻一番’。目前,規上企業已經由原來的18家,上升至35家,預計年底達42家。”龔志軍表示,下階段,他將帶領全鎮上下深入挖掘鄉土特色,推動特色產業發展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做優打響一批特色農產品品牌;加快“騰籠換鳥”步伐,狠抓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更大力度推動產業補鏈、強鏈,全力推動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記者 任溢斌 徐愛銀
[編輯:奚柯柯]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