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帶魚又稱裙帶魚、牙帶魚,屬于鱸形目,帶魚科。
2、因其身體側扁,呈帶狀,尾細長如鞭而得名。
3、帶魚肉肥刺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4、每100克帶魚含蛋白質18.4克,脂肪4.6克,還含有磷、鐵、鈣、鋅、鎂以及維生素A、BB2等多種營養成分。
5、帶魚含不飽和脂肪酸較多,而且脂肪酸 碳鏈又較長,具有降低膽固醇作用。
6、為老人、兒童、孕產婦的理想滋補食品。
7、 帶魚的營養價值 帶魚富含脂肪、蛋白質、維生素A、不飽和脂肪酸、磷、鈣、鐵、碘等多種營養成分。
8、帶魚性溫,味甘,具有暖胃、澤膚、補氣、養血、健美以及強心補腎、舒筋活血、消炎化痰、清腦止瀉、消除疲勞、提精養神之功效。
9、 每100克帶魚肉中,蛋白質有19克,脂肪有7.4克,其他營養成分未見特色。
10、帶魚的魚鱗中還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纖維性物質(硬蛋白中)、6-硫代鳥嘌呤等有效成分。
11、 帶魚富含人體必需的多種礦物元素以及多種維生素,實為老人、兒童、孕產婦的理想滋補食品,尤其適宜氣短乏力、久病體虛、血虛頭暈、食少羸瘦、營養不良以及皮膚干燥者食用。
12、此外,孕婦吃帶魚有利于胎兒腦組織發育;少兒多吃帶魚有益于提高智力;老人多吃帶魚則可以延緩大腦萎縮、預防老年癡呆;女性多吃帶魚,能使肌膚光滑潤澤,長發烏黑,面容更加靚麗。
13、 帶魚肉質細膩,沒有泥腥味,不論鮮帶魚還是凍帶魚都易于加工并可于多種食材搭配,常見做法有清燉、清蒸、油炸、清蒸、紅燒,也可以做干鍋、火鍋以及多重西式、日式料理。
14、魚肉易于消化,是老少咸宜的家常菜譜。
15、 帶魚的藥用價值 【藥名】帶魚 【性味】味甘;性平 【歸經】胃經 【功效】補虛;解毒;止血;養肝; 【主治】病后體虛;產后乳汁不足;瘡癤癰腫;外傷出血 【采收和儲藏】常年均可捕撈,捕后,除去內臟,洗凈,鮮用。
16、 【用法用量】內服:魚肉煎湯或燉服,150-250g;或蒸食其油;或燒存性研末。
17、外用:魚鱗適量,敷患處。
18、 【出處】 《食物中藥與便方》:帶魚,滋陰、養肝、止血。
19、急慢性腸炎蒸食,能改善癥狀。
20、 《藥性考》:帶魚,多食發疥。
21、 《隨息居飲食譜》:帶魚,發疥動風,病人忌食。
22、有補脾、益氣、暖胃、養肝、澤膚、補氣、養血、健美的作用。
23、 帶魚的食用禁忌 一般人群均能食用,帶魚忌用牛油、羊油煎炸;不可與甘草、荊芥同食。
24、 適宜久病體虛,血虛頭暈,氣短乏力,食少贏瘦,營養不良之人食用;適宜皮膚干燥之人食用。
25、 2、帶魚屬動風發物,凡患有疥瘡、濕疹等皮膚病或皮膚過敏者忌食;癌癥患者及紅斑性狼瘡之人忌食;癰癤療毒和淋巴結核、支氣管哮喘者亦忌之。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