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全民健身運動開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努力講好群眾身邊的健身故事,提高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8月8日上午,東營市政府新聞辦召開了“普及全民健身運動 促進健康東營建設”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東營市“尋找全民健身最美”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東營市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國慶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東營市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國慶現場發布了“尋找全民健身最美”系列活動方案,著重介紹了活動的籌備情況和賽事安排。“尋找全民健身最美”系列活動以全民健身活動為主線,以全民健康為目標,以社區運動會為亮點,以“社區運動小管家”為平臺,繪就全民健身“幸福圈”,展現東營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成果,打造新時代社區全民健身服務“東營模式”。活動共有三大亮點,一是參賽通道便捷,參賽的個人或單位可以在8月中旬至10月下旬,通過“社區運動小管家”微信小程序報名并上傳作品,極大程度地降低了參賽門檻、優化了參賽渠道;二是獎項設置合理,互動評選分為“最美健身達人”“最美社會體育指導員”“最美健身組織”“最美健身場所”“最美健身步道”“最美健身社區”“最美健身賽事活動”7項,囊括了個人、組織、場所、賽事活動等方面,激發了市民快樂健身、追求健康的熱情。三是活動宣傳廣泛,中央及省級主流媒體、互聯網門戶網站、體育行業報刊雜志、自媒體等均對活動給予關注,實現了全面、垂直、立體化的全覆蓋式傳播。
11月份將舉行頒獎儀式,屆時還將帶來一系列精彩展演。同時,將邀請中國體育報成立專題報道小組,深入東營進行實地調研采訪,重點圍繞評選出的最美健身故事和基層全民健身工作成果在全省、全國體育行業進行宣傳報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答記者問環節,媒體們針對舉辦“尋找全民健身最美”系列活動的初衷、開展群眾體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等方面提問,東營市體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國慶進行了詳細解答。
“尋找全民健身最美”系列活動的初衷
我國的第一個全民健身日是2009年8月8日開始的。為什么?一方面是2008年8月8日我國成功舉辦奧運會,證明了中國在競技體育方面實現了強國夢,但真正的體育強國不僅是國際賽場上爭金奪銀,更重要的是增強人民體質,通過全民健身,實現全民健康,人民首先要身體健康才能過上向往的美好生活。所以國家把全民健身作為國家戰略,把8月8日定為全民健身日。今年是第15個“全民健身日”。
我們這次尋找最美活動,就是要把最好的健身場地、健身設施、健身教練、健身活動、健身故事都找出來,送到市民身邊,引導更多的群眾從體育健身的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從參與者變成受益者,從受益者變成傳播者,形成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健康生命共同體。
有人可能質疑,全民健身憑什么也能成為國家戰略?答案很簡單。有一句來自中國的順口溜現在風靡西方世界,很生動形象地說出了通過全民健身,實現全民健康的意義。一共20個字:“自己少受罪、家庭少受累、節省醫藥費、有益全社會”。
所以說,干好全民健身這個活,利己利家、利國利民!我們始終堅信: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們一直在努力!我們一直在路上!
開展群眾體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我們今天活動有一個主題口號叫“體育,讓生活更加美好”。當前體育工作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與體育服務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是群眾體育工作的基層和基礎,也是群體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所以今年市委、市政府把“提升社區全民健身服務水平”列為全市民生實事之一。我們從健身設施、健身活動、健身組織、健身指導、健身宣傳五個方面入手,將工作落腳點放在基層、放在社區,深入開展了“五大提升行動”。
一是把健身設施放在群眾身邊。對標全國全民健身模范市創建標準,推動完成市縣鄉鎮社區村五級“54321”健身場地達標工程。市級建成公共體育場、公共體育館、體育公園、全民健身中心和健身步道“五個一”。每個縣區都要建成公共體育場、全民健身中心、體育公園和健身步道“四個一”。各縣區每萬人擁有足籃排“三大球”場地不低于6個。每個鄉鎮(街道)都要建成燈光籃球場和多功能運動場“兩個一”。每個社區(行政村)都要建設一處健身場地。
二是把健身活動辦在群眾身邊。今年民生實事有一個硬指標就是,舉辦不少于100場社區運動會。結果上半年累計完成了712場,半年時間便完成了全年任務超700%。為什么?因為有我們的利津、廣饒、河口等縣區體育部門,主動聯合組織、宣傳、民政等部門,創新健身活動舉辦模式,實現了周周有活動,月月有賽事,年年有亮點,真正把活動辦在群眾家門口。把體育工作從“悶頭自己干、大家旁邊看”的關門辦體育,逐漸到“基層黨組織領辦、健身運動會下沉、體育組織結對、典型社區帶動”的開門辦體育局面。原來的社區運動會舉辦方呼呼隆隆、參與者冷冷清清,現在的場面,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山人海。
三是把健身指導送到群眾身邊。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為基層配齊“體育委員”。今年我們的開發區、東營區、墾利區組織了12期“五合一”基層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將基層黨組織、網格員、物業服務人員、居民健身愛好者和體育協會俱樂部中的健身教練納入社區體育指導員隊伍。我們的目標是2025年全市基層社會體育指導員達到10000人,讓每個社區、每個行政村都有自家的體育指導員和健身貼心人。
四是把健身組織建在群眾身邊。各級體育協會俱樂部也要找回初心使命,應該重溫協會成立時的《章程》,履行里面的責任和義務。那就是體育協會不能僅僅成為少數體育愛好者的“小圈子”,而應是為廣大市民群眾提供科學健身服務的“大舞臺”。所有的體育組織、活動、經費都要到群眾中去、和鄉村社區結成對子,幫助基層建立健身組織、開展健身活動,為人民服務、讓群眾滿意。
五是把美好生活留在群眾身邊。我們同時要推出全國首創社區全民健身智慧平臺——“社區運動小管家”,為群眾提供“健身設施一鍵報修、健身活動一鍵報名、健身指導一鍵預約、健身步道一鍵搜索”的四大場景化數字健身服務。此次的評選活動就是通過社區運動小管家,尋找全市最美體育人,讓社區居民了解我“去哪兒健身”“跟誰學健身”。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