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下單健康套餐后,醫護人員上門為老人檢查身體。均為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飛 攝
果園鎮衛生院工作人員展示醫養服務老人端App。
智慧健康養老 實現幸福養老需求任重而道遠
(相關資料圖)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魏濤 唐江澎 彭放 匡春林 朱華
今年90歲家住晚報大道的衛爹,年初新冠轉陰后喪失了自主排尿的能力,必須長期佩帶導尿管。每20天左右,老人需去醫院更換一次導尿管,每次都是全家出動忙碌半天。后來,家人用手機在湖南省人民醫院互聯網醫院下單,選擇預約護士上門服務,一下子免去了老人反復奔波之苦。衛爹躺在家里就能接受專業護士的專業護理非常滿意,每次都要把上門來的護士小萬夸贊一番。
無論是選擇機構養老還是居家社區養老,通過科技賦能來解決老年人多層次、高品質的智慧健康養老需求成為迫切的現實需要。
2012年,全國老齡辦首次提出來“智能化養老”的理念。從《“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到《“十四五”健康老齡化規劃》,“智慧健康養老”被多次提及,備受各方關注。
所謂智能養老,一般是指面向居家老人、社區及養老機構的傳感網系統與信息平臺,并在此基礎上提供實時、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聯化、互聯化、智能化的養老服務。長沙在智慧健康養老方面開展了哪些探索?智能產品、智慧服務與養老生活如何有機共融?近來,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進行了探訪。
手機點單 助醫上門
醫療護理服務是健康養老的剛需,根據老人的需求,通過互聯網與信息技術提供精準的上門服務,成為醫療與養老結合的方向。
近年,不僅像衛爹這樣的城市老人能享受到互聯網醫院帶來的便利,“子女線上點單、老人線下享受服務”的智慧健康養老服務模式也在長沙部分農村地區悄然試點,長沙縣果園鎮走在了前列。
“彭醫生,你來啦!看見你,我的病就好了一大半呀。”今年4月,家住長沙縣果園鎮花果村94歲高齡的李順芝奶奶腰痛發作,兒子蔣慶輝通過“健康老齡服務”公眾號熟練地下單中醫康復服務,不到15分鐘,果園鎮衛生院醫生彭渡就上門了。
彭渡為李順芝奶奶進行基本的檢查后,一邊聊天,一邊施針,老人的腰痛不知不覺緩解了。彭渡又詢問老人帕金森病的控制情況,在一旁的蔣慶輝忙不迭地說:“彭醫生,你上次調整了藥方后,我老娘的情況一直比較穩定。”
“如果病情有變化,遇到我們解決不了的情況,還有大醫院專家做后盾,你們可以放心。”彭渡介紹,果園鎮衛生院和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長沙市中醫醫院等大醫院建立了醫聯體。如果居民有需要,可以通過平臺,實現省市級醫院、部級醫院的會診、轉診。
“手機點單,醫護人員就把服務送到了家里!看病就醫像點外賣一樣方便。”蔣慶輝告訴記者,他自己年紀大了,不會開車,老母親行動不便,點單式的健康服務,幫他們解決了大問題。自2021年10月至今,蔣慶輝已為母親“點”了20余個服務套餐,果園衛生院醫護人員累計上門服務120余次。每次醫生上門,總有不少鄰里到李奶奶家“圍觀”。“大家都覺得這種點單服務特別方便。”蔣慶輝還教很多鄰里學會了手機下單。
據長沙縣衛生健康局副局長陳瑛介紹,2020年4月,湖南省衛健委等四部門聯合發文,委托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移動醫療教育部-中國移動聯合實驗室,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打造國內首個省級醫養結合智能服務平臺,探索“5G智慧健康養老”服務新模式。次年3月,在省衛健委支持下,長沙縣主動申請,選取果園鎮等地開展平臺試點。
“選取果園鎮作為首批試點,是因為這里基礎條件比較好。”據陳瑛介紹,早在2019年,果園鎮衛生院黨支部書記、院長王涌江就率先帶領果園鎮衛生院7支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以“嵌入”敬老院的形式成立果園鎮醫養融合中心,為敬老院及周邊居民提供預防期保健、醫療巡診、健康管理等醫養結合服務,對四個村三個社區實現了全覆蓋,打造15分鐘養老醫療服務圈。“兩院一體”的創新舉措打破了衛健和民政服務的邊界,實現了醫養有機結合,為“5G智慧健康養老”模式的實現奠定了基礎。
王涌江介紹,高齡老人不太會使用智能手機,技術人員參照工信部適老化設計標準,研發了適合老年人使用的大圖標、高對比度的醫養服務老人端App,同時支持語音輸入、語音搜索,并讓老人端和子女使用的家庭端App形成聯動,讓老人的子女協助輸入老年人醫療健康檔案并實現共享。
老年人容易跌倒,湘雅醫院團隊應用國內先進的毫米波雷達設備,將設備安裝在臥室、衛生間和客廳,在不侵犯老人隱私的同時,能完成實時跌倒報警,并第一時間告知子女和家庭醫生,避免跌倒老人因無法及時就醫導致腦卒中、心梗或其他嚴重后果。醫院還編著了《老年人健康科普手冊》,幫助廣大老年人提高健康素養,便于基層醫護人員更好開展規范化健康宣教。
除了看病就醫、康復保健的需求,有的老年人還需要生活照護。為此,王涌江發動組織果園鎮各村(社區)閑散勞動力,通過專業培訓打造一支專業的護理員團隊,不僅為敬老院的老人,也為鎮上有需求的家庭提供照護服務。目前,該智能服務平臺已為果園鎮居民提供服務6300余人次,并推廣到長沙縣多個街道(鄉鎮)。
去年,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布的2021年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名單中,長沙縣成為湖南省唯一榮獲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稱號的縣(市、區)。同時,湖南兩個鄉鎮榮獲全國智慧健康養老示范鄉鎮,長沙縣果園鎮為其中之一。今年4月,王涌江榮獲“健康中國2022年度最美踐行者”稱號。
一鍵呼叫 隨叫隨到
除了智慧健康養老服務平臺的建設,各類科技產品的應用也為老年人的生活帶來了更多的關愛和便利。智能床墊、智能防跌倒設備、健康監測可穿戴設備等科技產品正悄然走進一些養老機構和百姓家庭。
“自從媽媽家里裝了智能語音呼叫伴侶,我平時上班就安心多了。”
“通過這個平臺,可以預約上門服務、送餐送菜,給我們老年人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
……
在雨花區砂子塘街道白沙社區,智能語音呼叫伴侶成了很多老年居民的好幫手:老年人需要送餐、剪發等上門服務時,按下呼叫伴侶,白沙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的護理人員接到系統通知便會及時上門服務。
近年來,雨花區依托適老化改造和智慧醫養結合產品,推進“家庭養老床位”的居家養老服務模式,把機構的床位“搬”到老人家中,由就近的養老服務機構上門提供醫療護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務,通過科技賦能,實現養老不離家。
家庭適老化改造有哪些智能設施設備?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在白沙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養老部部長徐鵬帶領下,前往服務站家庭適老化改造樣板間特地感受了一番。樣板間里,除了適老化扶手、淋浴凳、防滑墊等常見的適老化產品,還有許多科技感滿滿的智慧醫養結合產品,涵蓋助行、助潔、進食、如廁、生活自助等范圍。
這里有滿足老年人個性化需要的“特殊衣物”,如防走失科技服,老人穿上后不僅能實時定位、軌跡查看,還有一鍵報警、拍打呼叫等功能;看上去不起眼的睡眠檢測儀,可放置在床單、床墊下,持續獲取老人的心率、呼吸、體動和離床的數據,并實時同步到云端;語音呼叫伴侶,可以實現緊急呼叫時一鍵輪播3個預設號碼,并與燃氣報警器、煙霧報警器聯動,危險時刻可自動撥打報警電話。
00后徐鵬,還有一個身份是“養老護理員”。從業4年來,徐鵬最大的感觸是,見證了越來越多智慧養老設施設備的涌現,科技賦能正帶給養老行業越來越多新變化。
“智能設施設備不僅帶來了養老服務模式的變化,也賦予養老服務更多人文溫度。”讓徐鵬印象深刻的是,家住服務站不遠處的賈奶奶家在樓梯房的高層,老人患有高血壓、眩暈癥,出門不太方便。在他的建議下,家人給賈奶奶隨身佩戴了智能呼叫伴侶。有一次,老人按響了呼叫卻沒有說話,徐鵬馬上通知同單元的樓棟長上門查看,并迅速安排家庭醫生前去看診,幫助突發眩暈的老人解除困境。
市民政局負責人介紹,目前,長沙不少養老機構通過構建養老服務平臺,為機構、家屬、老人間提供了及時的溝通交流手段;根據老人的不同需要,為他們提供日間照料、生活護理、精神慰藉等更個性化服務;通過應用智能穿戴設備、家庭監護設備、醫療健康監測設備,讓科技賦能養老服務,讓老人享受科技發展帶來的便利。
“與傳統養老模式相比,智慧養老模式不僅可以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模式,更好地整合養老服務資源,為老人提供更加及時、便利、精準,而且更加安全快捷的養老服務,滿足不斷提升的個性化、高品質養老服務需求;同時還可以大大節省人力、物力和財力成本,降低服務費用,讓老百姓都能用得起。”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黃巖松教授表示,新技術的不斷發展運用,將為智慧養老提供越來越多的智能化產品、設施、設備,改變傳統的養老服務流程、服務模式,將成為今后健康養老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
政府主導 以人為本
當下,智慧健康養老領域的探索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但從全球范圍看,智慧健康養老產業還處于發展初期,產品如何從研發走向實際應用、走進千家萬戶,服務如何從試點走向全面鋪開、全民共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用不上,還占地方。”陳女士出于一片孝心,給老母親購買了一款智能養老設備,但實際使用過程卻發現,不熟悉操作的老人根本用不習慣,好不容易教會老人使用,可是在一次設備誤報警之后,心有余悸的老人就再也不碰這款產品了。
目前,一些智慧養老產品遇到了“叫好不叫座”的尷尬,究其原因是產品沒有真正解決養老的痛點、難點,還有一些產品存在適老性差、故障率高等問題,技術成熟度與大眾的期望存在較大差距,使用體驗感不佳。
“貴”,是家住開福區的魯先生對助浴器的第一印象。他本想給常年臥床的父親購買助浴器,可是比來比去,能看上的產品都要上萬元,最終讓他打了退堂鼓。“工薪階層承受不起。”魯先生坦言,還是只能自己辛苦點,把父親搬上搬下洗澡。
由于研發成本高,不少智慧化養老助老設備售價較高,普通消費者難以接受;銷量不足,又反過來導致售價居高不下。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目前,智慧養老設備市場還未完全打開,不少較高端的智能設備尚未進入尋常百姓家。
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當下老年人需求量最大的是健康管理類養老服務和產品,占到參與調查的老年人需求的71.72%,其余依次是安全監控類、生活照護類、情感慰藉類、移動助行類和康復照護類。老年人特別關注智慧養老產品的操作便捷性,此外,安全性和價格普惠性也是老年人重點關注的因素。長沙市人大代表陳樹呼吁,醫療衛生機構、養老機構、科技企業和科研院所應加強醫工研協同發展,結合實際需求研發老年人醫療輔助、家庭照護、安防監控、殘障輔助、情感陪護、康復輔具等智能產品和可穿戴設備,提升產品的適老化水平,推進老年產品市場提質擴容。
“很羨慕長沙縣果園鎮的老年人可以‘手機點單,服務上門’,我們這里什么時候也能享受這樣的上門服務?”“現在基礎的護理服務可以手機點單了,但這些還遠遠不能滿足養老的實際需求,提供上門養老服務的機構太少了。”養老服務信息平臺有了,但是在農村落地,還需要像果園鎮一樣,在當地要有配套的醫療服務隊伍才能打通“最后一公里”。在城區,醫療服務資源豐富,不少市民認為,借助養老服務信息平臺,老年人多樣化的居家養老服務需求有了明確和統一的供給窗口,大大降低了老年人獲取養老服務的難度,提高了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的質量。
另一方面,目前智慧健康養老模式建設還屬于試點性質、初級階段,服務內容大多局限于基礎的醫療護理服務,老年人急需的深度醫療、精神慰藉、生活照護等服務仍然不能有效供給。就智慧養老服務信息平臺自身建設而言,也存在系統重復建設、數據共享率低、社會化養老服務資源整合程度不足等問題。
“從‘5G智慧健康養老’服務模式的試點來看,最大的挑戰之一是如何調動基層醫護人員的積極性。”湖南省醫養結合智能服務平臺的主要研發人員之一,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移動醫療教育部實驗室副主任黃偉紅教授表示,之前,基層衛生服務機構開展健康養老服務的激勵機制不足,現在長沙縣衛生健康局牽頭,制定了相關工作方案,探索出將上門服務與醫護人員的收入、考核、晉升等方面掛鉤的新模式。
黃偉紅認為,以政府為主導,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才能吸引更多醫護人員參與,讓廣大群眾受益。“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智慧健康養老歸根到底要落在優化服務上。只有將數字應用和人工服務、線上監測和線下響應有機結合,讓智慧健康養老兼具數字精度與人文溫度,才能不斷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采訪所見所聞,目前智慧健康養老從設備的技術智慧含量,到農村家庭醫療服務進村入戶,都不盡如人意,實現人們對幸福養老的需求還任重而道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