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云:保險資產管理業未來要從六個方面不斷增強自身發展韌性
【大河財立方 記者 徐兵 實習生 劉豫】 7月8日,第九屆“青島·中國財富論壇”舉行,在下午的分論壇上,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云圍繞主體“中國保險資管高質量發展的機遇與挑戰”進行發言。
(資料圖片)
當前,中國社會運行進入新階段,保險資產管理業如何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曹德云談了這六點。
一要堅守長期投資理念。保險資金不僅面臨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更要深度思考融入國家戰略、民生建設及金融市場改革方式,實現長期資金保值增值和促進實體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
二要做好資產負債匹配管理。他提到,必須看到資產負債錯配,這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仍將是行業發展的重要痛點。由于長險短配現象普遍,再投資風險加劇,目前壽險平均久期超12年,資產平均久期6年左右,久期錯配導致每年待配置保險資金和到期再投資資金超2萬億。“為此,保險機構應當綜合考量當前宏觀經濟周期與金融周期特點,抓住長期經濟周期機遇,進一步強化資產負債管理,既要有技術性匹配也要有功能性匹配。”曹德云說。
三要發揮長期配置專長。據介紹,保險資金投資固定收益類資產占比超過七成,債券中國債和金融債配置比例超七成,企業債中3A級占比超九成,股票配置大盤藍籌股為主,活期存款、貨幣基金、國債等高流動性資產占比超兩成。
“保險資產管理要積極探索從品種投資、品種配置向策略投資、策略配置管理模式轉變。同時開發具備規模適應性,符合長期資金風險收益特征要求的投資策略,提升大類資產的風險收益表現。”他建議,以價值投資理念絕對收益思維,形成穩定且持續的投資收益,實現投資端穿越周期能力。同時加強對金融衍生品的研究與應用,不斷豐富主動性管理的風險管理手段。
四要聚焦長期資產挖掘。他談到,保險資管機構需緊跟融資結構轉型優勢,提升優質資產獲取能力。“保險資金配置要在傳統股債基礎上積極開展另類投資策略研究,充分利用保險資金長期性、低流動性特點,尋找新的投資渠道和品種。”他說。
此外,要積極探索服務新經濟新產業路徑和模式,提升創設長期產品能力,提高資產的產品化率,挖掘服務經濟高質量轉型方向;能夠發揮保險資金自身優勢,具備規模擴張潛力的基礎資產,為服務國家戰略實體經濟、保險主業提供更優質的保險資管產品。
五要構建長期服務鏈條。他認為,需提升獲取長期信任、可持續合作的客戶資源的能力,降低客戶獲取項目、資產的成本,提升客戶的獲取效能、延伸拓展服務鏈條;要加強對保險資管業鏈條研究,打通醫療保險、養老健康等行業壁壘,以保險資金投資帶動構建長期服務鏈條,提供保險加投資、加服務的綜合解決方案。
六要深化長期人才培養。從人才隊伍來看,有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該行業共有投資人員近1.1萬人,保險資管公司人均資產管理規模近37億元,保險公司人均投資資產規模超過64億元。
但其與公募基金、券商等資產同業相比仍存差距。“因此,保險資管要加快建立科學合理長周期考核機制和正向有效的激勵機制,打造專業優質穩定持續投資管理團隊,推動保險資金投資更加側重長期投資業績,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收益水平。”曹德云說。
責編:劉安琪 | 審校:李金雨 | 審核:李震 | 監制:萬軍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