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5月25日,2023年科協系統國際會議專題發布會在京召開。發布會上,中國科協國際合作與對外聯絡專委會委員穆榮平對《2023年度國際科技會議議題設置指南》進行了解讀,中國科協國際合作部副部長何巍介紹了下半年中國科協擬主辦的國際會議相關情況。
據介紹,《2023年度國際科技會議議題設置指南》共設置四類55項國際科技會議議題,涵蓋了科技領域前沿、經濟社會發展領域科技前沿以及交叉學科前沿方向。 第一類聚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重點關注科技議題 ,包括應對氣候變化的變革性綠色低碳技術、大氣污染防治實時監測科技、支持可持續發展的觀測系統等11項重要議題; 第二類聚焦新發展格局下開辟新領域新賽道重點關注科技議題 ,包括先進核能關鍵技術、氫能多元化應用技術、大規模儲能關鍵技術等26項重要議題; 第三類聚焦知識生產、未來科技和公眾理解科學的重點熱點議題 ,包括數學前沿、物理學前沿、化學研究前沿等9項重要議題; 第四類聚焦全球科技治理領域的重點熱點議題 ,包括科技倫理治理、機器學習與人類價值觀、科技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等國際社會廣泛關注的9項重要議題。該指南的發布不僅能夠有效支撐科協系統相關國際會議議題設置,而且能夠為學術界把握創新驅動數字賦能可持續發展機遇并參與全球科技治理創造必要的條件。
2023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大會將于6月9日至11日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辦。 大會以“交叉、融合、相生、共贏”為主題,41位中外院士領銜的300余位產學研專家團,將攜手打造8場主題報告和33場專題論壇,內容涵蓋ChatGTP、AI大模型、機器學習、大數據、數字孿生、工業智能、智慧農業、智能駕駛、智能健康、學科交叉與人才培養、人工智能安全、倫理規范等關鍵技術和熱門議題,將呈現智能科技創新前沿,把脈智能產業發展脈絡,構筑智能社會健康生態。
第六屆中國(國際)核電儀控技術大會將于6月13至15日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辦。 大會以“安全、可靠、智能、創新”為主題,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包括開幕式、主論壇、再加上十場專題論壇和展覽。主論壇將邀請國際原子能機構、挪威能源技術研究所(IFE)的首席、德國和俄羅斯專家、國內外行業企業代表和高校及研究機構專家學者,集中探討國內外核電儀控領域的發展。作為國際核電儀控領域有廣泛影響力的學術交流活動,本次大會共收到論文319篇,其中論文分別在6月份《自動化儀表》正刊和8月份《自動化儀表》增刊上發表。
第十二屆世界微循環大會將于9月20日至24日在北京舉辦。 本屆大會是世界微循環大會第一次在中國舉辦。大會重視基礎與臨床,醫學與藥學,西醫與中醫,靜態與動態可視化、多學科交叉,交流微循環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特別是中醫藥改善微循環障礙研究結果的交流。大會設5個主旨報告、41場專題報告、7場青年專題報告、14場衛星會議、12場一般報告,將有341人做口頭報告,國外報告者占30%,還設若干壁報專場。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