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守護好居民家門口的一汪清水,讓"枕邊河"成為"幸福河",江蘇各地多部門聯手,采取了針對性的治理和保護措施。
南京:創新治理舉措 多部門聯合成立治理小組
【資料圖】
在南京市鼓樓區的龍江河附近,可以看到河底已經增設了增氧的裝置,河面也是比較清澈的,周圍綠樹成蔭,加上有健身步道,這里已經成為附近不少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然而在七八年之前,這里黑臭問題還比較嚴重,經過系統化治理,目前成效顯著。為了保護好這份成果,今天(5月16日)上午,城管執法部門也是與駐區單位聯手,成立聯合治理小組。
南京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總隊指揮協調中心四級高級主辦鄧海濤說:“主要是針對龍江河周邊片區的排水執法,以及污水亂接、亂排、亂倒,以及一些私排的暗管的一些專項整治。由龍江河周邊的14家省、市、區以及街道社區,這些單位的黨支部來組成,并且廣泛發動我們轄區內居民的集中力量。”
工作人員介紹,聯合治理小組,主要是發揮各成員單位的自身優勢和執法特性,針對性開展普法宣傳、綠化帶衛生及橋涵衛生死角清理、水污染聯合執法檢查、排水預處理情況及許可證專項巡檢等項目,對可能或已經存在的問題,進行督導解決。
省住建廳城鎮供水安全保障中心黨支部委員陳天放說:“在我們制定方案的過程中,包括工程性的,還有非工程,管理的;聽取老百姓的建議、意見方面也是做了大量工作的,主要是把我們(河)岸上居民的 餐飲的,包括一些企事業單位的這些排水的行為規范起來,集中收集處理傳輸到我們污水處理廠。”
無錫:農村河道別樣美 "以水為媒"助振興
在無錫宜興,當地近期將河道環境提升與鄉村振興相結合,對銅官山下的壩頭澗,投入約200萬元進行綜合治理。根據山澗水的落差,打造階梯式的河床、休息長廊、休閑步道等,讓原本的山野澗溝變成了500多戶村民們的后花園。同時,結合山腳下的茶園、駱駝墩遺址等資源,進行旅游開發,助力村民致富。
無錫宜興市新街街道水利站副站長葛程說:“大家看我們這個水是從銅官山上下來的水,現在水比較清澈的 ,現在水質常年保持在Ⅲ類水的標準。”
無錫宜興市壩頭村村民梁龍生說:“變成一個(有)風景的亮點了,今后的發展也會更加健康 ,一些配套工程也都要上的。”
(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沈燦 編輯/汪澤)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