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凌晨,知名基金經理葛蘭發朋友圈辟謠:“統一回復:翠湖跟我沒關系。”“葛蘭辟謠買1.7億翠湖豪宅”也登上微博熱搜。
葛蘭緣何辟謠?近日,一則消息持續在市場發酵:一女基金經理出手購買上海翠湖四期390平米大平層豪宅,該豪宅單價接近44萬一平,總價值1.7億元。
一時間葛蘭成為熱議的對象,更是有雪球大V指出豪宅購買者是葛蘭。同樣作為市場上的明星女基金經理,半夏投資創始人李蓓也深陷漩渦。在葛蘭辟謠前,李蓓也曾對此辟謠。
(資料圖片)
4月20日,李蓓在朋友圈發文稱:“不用猜,也不要問了,買家不是我。我一直住浦東。我的風格,從來都是抄底不追高。個人看法:現在去買翠湖,跟2000塊以上買茅臺,沒有什么區別。”
近幾年來,基金走進大眾視野,不少基金經理知名度快速提高,一些謠言也隨之而來。以葛蘭為例,僅從去年來看,遭遇多則謠言。
先是有傳聞稱,有大型險資、理財子、FOF專戶等贖回葛蘭旗下產品金額達400億,此后,中歐基金回應稱,網傳“大額贖回”為不實消息;不久,又有位名為“中歐葛蘭”的用戶在某社交平臺上發布觀點,稱“由于集采,醫藥與醫療行業(的投資)邏輯不(存)在了”,此“葛蘭”實為“李鬼”冒充;更有社交賬號發布言論稱葛蘭已離職,后來證明同樣為不實信息。
“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滬上一位基金經理非常無奈,現在社交網絡非常發達,說話都要非常謹慎,一些謠言也是空穴來風。
多位業內人士提醒,現在網絡信息比較復雜,投資者需要提高甄別能力。“基金經理越來越出圈,任何話題帶上基金經理名字,容易吸引大量流量。尤其需要警惕的是,有騙子打著基金經理的名義行騙,投資者一定要小心。”
例如,4月24日,星石投資發文稱,有人冒用公司董事長江暉名義在釘釘平臺開展非法證券活動,具體表現包括但不限于:冒充星石投資江暉名義注冊釘釘號拉群薦股、引誘注冊算力項目賬戶等。
上述基金經理坦言,“基金經理買別墅”事件引起軒然大波,背后也有市場預期基金經理的高收入有關。“事實上,不同公司,甚至同一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的收入差距挺大的,有些收入確實非常高,但并不是每個基金經理都是高薪酬。”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6月,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基金管理公司績效考核與薪酬管理指引》(下稱《指引》)。
根據《指引》,基金管理公司應當按照公司治理和合規管理的要求,制定科學的薪酬制度與考核機制,合理確定薪酬結構和水平,規范薪酬支付行為,績效考核應當與合規和風險管理等掛鉤,嚴格禁止短期考核和過度激勵,建立基金從業人員與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綁定機制。
其中,基金經理應當將不少于當年績效薪酬的30%購買本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并應當優先購買本人管理的公募基金,但是由于其管理的基金處于封閉期等原因無法購買的除外。
在業內人士看來,《指引》從制度層面讓基金內部人購買公司相關基金,從而讓基金經理和投資者的利益實現強制捆綁,有助于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責編:邵子怡 校對:馮雯君圖編:尤霏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