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貨交割日的概念:
買賣股指期貨的本質是與他人簽訂,在約定的時間內,按約定的價格和數量買賣期指的合約。這個合約都有約定的最后交易日(就是最后履行合約的日子,一般是合約月份的第三個周五,遇國家法定假日順延),這就是期指的交割日。約定的最后履約時間到了,買賣雙方必須平倉(解除合約)或交割(現金結算)。
交割日效應:
所謂的“交割日效應”是指在某個股指期貨合約的交割日臨近時,參與期貨交易的多空雙方為了爭取到一個對自己有利的合約交割價,運用各種手段對期貨乃至現貨價格施加影響。特別是因為股指期貨合約按規定,以股票現貨指數為參照,通過現金進行交收,這樣在最后臨交割時,現貨指數對股指期貨就幾乎是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因此也就會有大資金進入現貨市場,導致股指大幅震蕩,從而形成“交割日效應”。
“交割日魔咒”的由來和影響:
前段時間以來,7月17日期指交割日成為大家擔心的一個時點,有股民表示要在這之前走人,眾多市場人士在分析A股短期走勢時也將其視為一個重要的依據,由此產生“交割日魔咒”一詞。
交割日效應的殺傷力有多大?據粗略統計,2014年交割日當日上證指數的表現,上漲的占48% 下跌的占52%。而從今年5次期指交易日的表現來看,由于上半年行情持續上漲,滬指當日基本小幅上漲,振幅也不大。
從以上統計可以看出,如果股市處于連續上漲或下跌,那么交割日走勢基本會隨波逐流。再追溯前幾年的走勢來看,如果交割日那天股市中處于調整階段,那么大盤的走勢就會受到影響。
那么,這次恰逢市場“大病初愈”,信心尚未完全恢復。混沌天成的期貨研究員李雪峰表示,正常交割日都不會太激烈,激烈的一般都是周四交割日的前一天,但股指此前已經開始調整了。由此顯示提前出,近期的拋壓盤以及多家股票復牌帶來的流動性越來越緊張。預計今后短期內的交割日波動幅度可能不會有漲跌停那么大,但基本趨向于平穩。
再從中金所7月14日盤后的持倉數據來看,當日各股指品種主力合約均有所減倉,其中I507合約持倉量從7月13日的10281手減倉至6837手,單日持倉量減逾三成,今天再減至5579手。而IC1508合約則由13日的2128手增至6569手。可見,中證500股指期貨合約移倉明顯,大家所擔憂的“717”多空雙方巔峰對決可能不會出現。
至于股民要不要提前出局避險?當然應該從市場的多方面原因來分析,并不能因為期指交割日來了就想著出局。同信證券高級投顧潘俊認為,從期指IC500表現來看,貼水在擴大,表明多空對后市的分歧比較大。今天盤面上,整體呈現低開低走的格局,題材股再度全線殺跌,4000點的關口在本周兩次盤中突破,均得而復失,表明整數關口壓力猶存,還需整理來消化。綜合判斷,短期內調整壓力不容小覷,短線支撐建議關注3830-3800區域,即5日以及10日均線的支撐區間。如果跌破這一區間則可能形成二次探底。操作上,建議逢高減倉,等待再次回落低吸的機會。
總之,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現貨市場決定期貨市場,期指不能脫離指數的“基本面”,后市走向主要還是由股市本身決定,投資者大可不必聽“交割日魔咒”色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