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期,來自美國羅德學院的學生埃莉諾·格蕾絲·埃爾斯沃思與來自不同國家的伙伴騎行北京,穿越中軸線,領略這座古都的歷史文化魅力。
埃莉諾學習中文已約6年,但這是她第一次來北京。在北京大學,她興奮地說:“騎行課為我提供了一個真正探索北京城的好機會,讓我親身感受到這座古都是如此迷人。”
埃莉諾所說的“騎行課”名為“騎行老北京城:探索千年古都回響”,是北京大學國際暑期學校2023年度新開設的全英文課程,包括北京歷史文化以及騎行技巧、騎行法規、車輛維修等理論教學和實踐活動與競賽項目。
(資料圖片)
“希望能讓各國大學生們在騎行中感受北京古都的悠久歷史,包括古代建筑的恢弘和文化,以不同的視角探索城市之美、自然之美。”課程負責人、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運動人體科學教學實驗室主任、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自行車分會常務副秘書長盧福泉博士說。
他介紹,這門暑期課規劃6條代表性騎行路線,引領學生探索北京作為金、元、明、清等朝代首都時的歷史和文化。這些線路上不僅有故宮、天壇公園、景山公園等熱門景區,還分布有眾多博物館、會館、戲樓、劇院和名人故居。
騎行課獲得了各國學生的歡迎。在第一個班滿員后,因為報名人數太多,北大新增了一個班。來自中國、美國、法國、瑞典、澳大利亞、馬來西亞等7個國家和地區的51名學生獲得了寶貴的體驗機會。
隨著“北京中軸線”被推薦作為中國2024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北京目前正積極開展北京中軸線的申遺工作。因此,北京中軸線也成為此次騎行課設置的重點騎行線路之一。
北京中軸線始建于13世紀、全長7.8公里,展現了中國古人“居中而治、以中為尊”的理念,串聯起了眾多文物古跡。
在北大的課堂上,盧福泉用流利的英語,為學生們介紹北京城的歷史和布局,以及北京中軸線的相關知識。課堂上還專門為學生們準備了北京中軸線的相關書籍。
連日來,他帶領學生們穿過中軸線上的天壇、正陽門、天安門、故宮、景山、鐘鼓樓等中軸線上10多個重要點位,并進入其中部分景點內參觀。
騎行過程中,金中都公園和元大都城垣遺址公園最讓埃莉諾著迷。“你能看到,數百年前的古老遺跡和繁華的現代都市并存,人們仍然關心著它。我坐在那里就好像穿越時空般奇妙,這一切太酷了。”
法國盧浮宮學院的大學生加布里埃爾·巴納戈所學的專業是藝術史,此行對中國的歷史文化和建筑非常感興趣。
“中軸線給了我一種不同的感覺。它是許多偉大建筑的集合,建筑本身除了外觀美麗,還有很多功能性的考慮,比如穿過城市的能源供應等,置身其中讓我感覺到它們的偉大。”他說。
新加坡國立大學學生姜雅童認為,騎行是一種“流動性”的體驗,一站站的經過,對北京的印象也越來越深刻。北京古建上的色彩、宮殿建筑屋頂檐角的小獸,都給她強烈的沖擊,“好像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有很多故事”。
“要想真正探索城市,就不能困于書齋教室。”一直喜歡研究中國歷史文化的盧福泉,在騎行中耐心地為學生們講述傳統建筑背后的故事。
一個月的騎行課,讓各國大學生們愛上了北京這座城市,也在他們心底種下了一顆種子。
“我永遠不會忘記這些天我在北京所看到的一切,一切都是如此美麗。”課程結束,即將離開北京的埃莉諾戀戀不舍地說,盼望能再來中國,“中國人重視歷史并樂于分享文化,這里還有非常多值得探索和了解的地方。如果有機會,我一定會再來。”(記者 魏夢佳 實習生孝澤慧參與采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