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7月9日電 題:湖北監利:產稻大縣何以輸出十多萬面點師?
新華社記者鄧楠
晨光熹微,早餐店主楊艷平開始和面,準備餡料,組合成形,上鍋蒸制。朝露日升,顧客排起長隊,楊艷平從蒸籠里端出小籠包、燒麥、饅頭……這是在成都經營早餐門店的楊艷平過去近十年來的清晨忙碌場景。他和十多萬名老家在湖北監利的面點師一樣,依靠勤勞雙手,制作面點,發家致富。
【資料圖】
湖北省監利市地處長江中游的江漢平原。當地面點師協會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共有超過15萬監利人在全國各地制作面點。然而,當地盛產水稻,很少種植小麥,面食也并非群眾主食。水稻生產大縣監利,何以輸出這么多面點師?
“毗鄰長江的監利,自古水運發達。”監利市面點師協會副會長冉幼武說,碼頭來往工人在此停留、就餐,早餐中尤以饅頭、包子等面點容易攜帶,方便食用,因此,居民掌握了制作各類面點的手藝,代代相傳。
監利毗鄰長江,地處江漢平原。(徐祖林 攝)
年近70歲的楊君政是當地首批外出務工的面點師,曾輾轉武漢、杭州等多地。他回憶說,監利雖然稻田多,產量高,但是人均耕地面積少,“抱著‘有手藝不怕吃不飽飯’的想法,大家陸續外出闖蕩”。
能吃苦,善創新,是監利面點師的共同特點?!白雒纥c,凌晨三、四點就得起床備料、發面,工作環境‘熱氣騰騰’,不吃苦肯定干不下來?!睏罹f,同批外出做面點的同鄉,20世紀90年代初就出了不少“萬元戶”,得益于湖北飲食口味交融,監利面點師善于創新,“比如不斷完善發酵方式,做出來的面點外皮松軟,餡料豐富,大家走到哪兒都能掙到錢、扎下根”。
隨著面點師群體不斷擴大,當地政府部門開始組建協會,引導面點師相互協作,打造勞務品牌。2012年,監利毛市鎮居民段超在面點師協會學成出師后,被推薦到廣東一家面點企業工作,“得益于家鄉的耳濡目染和各種支持,我考取中式面點高級技師證,崗位從門店轉到公司市場部,技能和收入都在不斷提升”。
輸出面點師最集中的毛市鎮,連續多年與中國糧油學會發酵面食分會等機構聯合舉辦面點師培訓暨技能比武大賽、毛市佬面點美食文化節等活動,培育起“酷比”“愛尚理”“食得?!钡纫慌厣惋嬈放啤C墟傔€獲評“中國面點師之鄉”稱號。
2023年5月,監利毛市佬面點美食文化節上展出的各式面點。(徐美平 攝)
截至目前,監利共有15萬多名面點從業人員,在全國各地開辦包子店5萬多家,品牌連鎖店2萬多家,帶動全國近50萬人就業,包子饅頭等面點年均營業額可達300億元。
近年來,當地鼓勵能人返鄉創業,引領面點產業升級。走進荊州市諸神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制餡、和面、發酵、蒸制、速凍、包裝,一套完整生產流程主要由機器操作完成,僅需少量人工輔助。
“一期5000平方米的生產車間今年3月投產后,我們開發出小籠包、燒麥、饅頭、南瓜餅等產品銷往全國各地,3個多月銷售額接近500萬元。”荊州市諸神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余雙紅說,智能化面點生產模式逐步代替傳統手工制作,將促進面點產業做大做強,為百姓餐桌提供更多選擇。
荊州市諸神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作人員正輔助機器制作燒麥。新華社記者鄧楠 攝
“一代代面點師用勤勞汗水和技藝創新,培育起監利‘面點師之鄉’金字招牌?!北O利市副市長劉俊軍說,監利將持續推進勞務品牌建設,加強產業鏈培育,發揮面點產業優勢,引領鄉村振興,推動地區經濟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