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多虧有了街道發的這個‘曬糧地圖’,俺的小麥終于有寬敞晾曬了。”6月11日,山東省臨邑縣臨盤街道劉廟村村民劉平軍拿著一張“曬糧地圖”高興地說。
在這份“曬糧地圖”中,有轄區企業魯北傳化物流產業園、末末家具、新宇塑編等7家企業免費提供的“共享小麥曬場”方位,也有政府機關、便民服務中心以及各個村級黨建活動場所、文體廣場的精準坐標。
“魯北傳化物流產業園提供了1萬平米空間場地供農戶免費晾曬糧食,本末家居、新宇塑編、百團新材料、奧博爾炊具、報春暉食品、永益食品等企業緊隨其后,企業周邊農戶可將收儲小麥拉進企業院內免費晾曬。”臨盤街道重點項目辦主任王強在《臨盤企業交流群》發起號召,動員轄區企業提供愛心助農活動,為農民提供曬糧場地2.5萬余平米。
“為了扛穩抓牢糧食安全重任,讓糧食顆粒歸倉,‘三夏’期間我們提供全天候服務。”臨盤街道黨工委書記張萬里在南孫村查看麥收進度時,得知種糧大戶曹金山急需建設晾曬場和糧倉。他第一時間與縣自然資源局、農業農村局聯系,到達現場進行地類審核,幫助其辦理設施農用地手續,當天辦理、當天出證。“沒想到,街道領導這么拿俺們農民的事當大事,而且效率還這么高,俺給領導們點個大大的贊。”曹金山對此深表感激。
當前“三夏”生產進入關鍵期,臨盤街道堅持早動員、早部署、早準備,確保“三夏”生產全鏈條、一體化、無縫隙銜接,傾力打造服務型政府、為民型政府、有溫度的政府。他們成立“三夏”生產指揮部,各管區、各農口職能部門一線作戰,編密織牢“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三夏”生產網格。
“三夏”作業,農機為先。他們建立“農機服務120”機制,對轄區農業服務公司、農業技術服務中心、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等信息進行調查統計,成立“三夏”生產農機服務隊、大豆玉米復合種植機械服務隊、“三夏”生產農技指導小組,印制“明白紙”,強化供需對接,暢通搶收搶種作業綠色通道,確保“成熟一片、收獲一片、不誤農時”。為解決農機維修問題,臨盤街道對轄區所有農機農技門店建立臺賬,街道對維修人員和農機配件提供24小時免費運送服務。“自從加入了街道組織的三夏生產農機維修服務隊,這幾天俺的電話快成‘熱線’了,幾乎沒閑著的空。”該街道樹軍農機維修部負責人張樹軍接到群眾農機維修求助的電話后,來不及喘口氣又奔赴問題一線。
同張樹軍一樣,該街道聘請的“三夏”生產農技指導小組成員孔少華也是累并快樂著,“印制‘三夏’明白紙,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等等,我們的目的就是讓農民兄弟多打糧、種好糧,咱要對得起大伙的信任。”
小麥“收”好,更要“存”好。為有效解決群眾糧食存儲難問題,該街道積極對接糧食存儲企業直接到田間接糧,確保小麥“顆粒歸倉”。同時,引導鼓勵大型倉儲企業、合作社探索建立“小麥銀行”制度,按照“免費存儲、存取自由、糧權不變、落價保底、存糧獲利”的原則收儲糧食,為農戶發放存糧憑證,并計算存糧收益,引導農戶存入“小麥商行”。“把小麥存入‘商行’里,存取方便,還能防止蟲蛀等損失,一舉多得,這樣的服務俺們打心眼里喜歡!”該街道前十八戶村村民蔣立軍前腳收糧,后腳糧食就被身后等待的“小麥商行”收糧隊帶回存儲。
“你好張書記!孫家村300畝承包地沒有變壓器,電是從沿街商鋪接過去的,一到中午用電高峰期,抗旱澆地電壓低,經常燒水泵...”“收到,馬上安排。”6月9日夜,臨盤街道孫家村種糧大戶孫德成向該街道黨工委書記張萬里反映承包地無變壓器問題。張萬里“秒”回。他當即聯系供電部門,第二天一早與供電部門負責人趕到現場辦公解決,確保種糧大戶夏種不誤農時。“感謝黨委、政府,想農所想,急農所急,讓我們擴大規模、多打糧、打優質糧的信心更足了。”孫德成激動地說。
“為了更好聯系、服務‘三夏’生產,我們制作了‘三夏’生產聯系服務卡,各職能部門、各管區負責人、聯系電話全部對外公布。設立黨員先鋒崗,成立街道、管區、村三級黨員志愿服務隊,24小時備勤待命,讓黨旗在‘三夏’生產一線高高飄揚。”張萬里表示,“為民服務沒有終點。如何讓服務更有‘溫度’、更有‘質量’、更受群眾‘認可’,是我們一直進行著的‘考試’”。(程元金 趙鳳文)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