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市場交投活躍,各類投資者調倉換股需求更大,機構調研“馬不停蹄”。
(資料圖)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5月14日,今年以來機構共對1900余家A股上市公司進行了調研,累計調研16.6萬次,同比增長1.6%。從行業分布來看,機構調研的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醫藥、軟件、半導體等行業,中小市值公司依舊是調研的重點。同時,數據也顯示,獲得高頻調研的公司股價表現更為強勢。
從調研機構類型來看,公募基金依舊是機構調研主力軍,券商正努力趕超基金。據統計,今年以來,基金調研次數達4.6萬余次,與去年同期相比波動不大;券商展現了強烈的調研熱情,調研次數明顯上升,達到3.2萬次,同比增長34.9%。
高頻調研股走勢強勁
A股市場上,機構投資者作為市場風格的主導力量之一,其調研動態也被賦予“投資風向標”之稱。上海證券報記者通過梳理數據發現,越受機構關注的個股,其二級市場的表現相對越好。
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截至5月14日,下同),機構調研總量排在前100名的上市公司共獲調研5.3萬次,占調研總量的31.9%,其股價平均漲幅達到13.8%。
第100名到第200名的公司平均漲幅為8.8%;位列第200名到第500名的公司平均漲幅為11.5%;處于500名到1000名區間的上市公司平均漲幅為10.5%;排名1000名以外的公司平均漲幅則為8.6%。
所有被調研的公司平均漲幅為9.8%,較同期滬深300指數1.7%的漲幅,跑贏逾8個百分點。可以看出,機構調研次數和股價表現有一定關系,被高頻調研公司股價表現更為強勢。
中小市值公司獲青睞
哪類公司最受機構青睞?從市值規模來看,今年以來,A股市值介于100億元至500億元的中等規模公司,獲機構調研的頻次最高。
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市值大于500億元的高市值公司獲調研1.8萬次,占比10.8%;市值處于100億元到500億元之間的中等市值公司獲調研7.7萬次,占比46.3%;市值介于50億元到100億元之間,以及50億元以下的小市值公司獲調研4.5萬次和2.6萬次,分別占比27.1%和15.7%。由此可見,機構對中小市值公司的調研更為密集。
從行業來看,2023年以來獲機構調研總量排名前十的行業(依東方財富三級行業劃分)被醫藥、軟件、半導體所“霸占”,包括醫療器械、電子設備制造、行業應用軟件、生物醫藥、集成電路等。其中,醫療器械被調研量超9000余次,大幅領先;生物醫藥、行業應用軟件也占據前列;集成電路被調研總量則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1000次,機構關注度顯著提升。
7家公司被調研超1000次
今年以來,被機構調研1000次以上的上市公司共有7家,分別是埃斯頓、怡合達、安井食品、科德數控、湯姆貓、奧普特和海泰新光。
此外,今年以來(截至5月14日)與去年同期調研總量居前100名的公司有41家重合,居前50名的公司則有20家重合。邁瑞醫療、高測股份在這兩年均進入調研總量榜單前十,今年以來邁瑞醫療、高測股份分別獲得889次和924次調研。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