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2023 年中國高品質住宅發展論壇上,北京市住宅產業化集團自主研發的“縱肋疊合剪力墻住宅一體化建造技術研究與示范”,捧回了2022 年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資料圖】
這是行業協會對該項技術的高度肯定。在論壇上,北京市住宅產業化集團技術總監楊思忠介紹了該項技術研發及示范工程情況,顯示該技術不僅施工速度快,相較現在市面上裝配式建筑中大量采用的套筒灌漿技術,還具有施工質量易管控、綜合成本低、有利節能減排等優點,已在北京、河北、江西等多個項目中推廣應用。
京津冀綠建實踐領軍者
從2016年開始,裝配式建筑就成為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抓手。多個國家級文件明確要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為重點推進地區。
作為北京市綠色建筑落地實踐的排頭兵,7年來,北京市住宅產業化集團已發展成為京津冀地區規模及綜合實力領先的裝配式產品供應商,發展成為京津冀地區綠色建筑行業的領軍企業。
在4月21日舉辦的首屆中歐建筑科技與綠色發展國際大會暨第五屆中歐建筑工業化論壇上,北京市住宅產業化集團總經理王煒表示,集團始終堅持科技引領、創新驅動,憑借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研發投入,主參編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67部,知識產權170項,承擔研究課題62項,科技成果鑒定9項,總體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和國際領先水平。
政企合力解裝配式建筑發展難題
在“雙碳”戰略下,國家對裝配式建筑的推廣更加重視。按照住建部、國家發改委2022年6月末聯合印發的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到2030年裝配式建筑占當年城鎮新建建筑的比例要達到40%。
但不可否認的是,裝配式建筑的大規模推廣仍然存在著一些難題。在4月21日舉辦的中歐建筑工業化論壇上,有40多位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出席,梳理他們提到的共同關心的問題,主要包含以下幾方面。
其一,綜合成本問題。目前裝配式建筑的平均成本比傳統建造方式大約高出10%~20%,這導致開發商在市場化的商品性住房項目中采用裝配式建筑有抗性。為了鼓勵開發商,這幾年北京市政府在一些熱點地塊競高標方案評比中,增加了對裝配式建筑和裝配式裝修的比重要求。
其二,集成一體化程度問題。由于我國仍處于裝配式建筑發展初期,技術體系標準化程度仍較低,裝配式建筑上下游企業“各自為戰”,預制構件產業配套能力不足,施工環節銜接不暢,等問題,導致裝配式建筑增量成本較高。
其三,公眾認知度問題。由于裝配式建筑在我國尚屬于新興產業,公眾對其缺乏足夠了解,甚至存有疑慮。
聚焦關鍵技術和前沿技術的研發及模式創新,北京市住宅產業化集團已經成為京津冀地區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的中堅力量,并朝著成為國內一流的綠色建造服務商目標而努力。
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不久的未來,裝配式、超低能耗建筑將得到大規模推廣,我們每個人也將成為綠色低碳生活的踐行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