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連鎖火鍋第一股”呷哺呷哺發布2022年業績公告。數據顯示,2022年,呷哺集團經營的1026家品牌餐廳取得47.25億元的營收,并新開了86家餐廳。
隨著疫情政策的優化,2023年呷哺集團業績恢復顯著。今年一季度,呷哺呷哺餐廳同比去年銷售增長21.5%;湊湊火鍋在天津、黑龍江、河南等市場也取得20%以上的同店增長率。隨著“京滬雙總部”及“東擴南進”戰略的落地,呷哺集團今年計劃新開230家餐廳,截至目前已新開超50家。
值得關注的是,呷哺集團今年重點發力數字化營銷,二季度率先在餐飲行業推出多品牌付費會員制,屆時將實現“正常經營+付費會員”的雙重收入。此外,作為全球一體化進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呷哺集團港澳臺及國際會員App也計劃二季度上線。
(相關資料圖)
去年營收47.25億元,新零售及海外業務亮眼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餐飲業實現收入4.39萬億元,較2021年下降0.3萬億元。近三年我國餐飲業收入規模增長陷入停滯,三年來我國餐飲業收入損失預計達到2.6萬億元,其中,北京、上海、廣東等地的收入規模不及2022年40%-60%。
據公告披露,受疫情影響所致,以一家餐廳一天為單位統計,呷哺呷哺餐廳2022年無法營業天數約18萬天,湊湊火鍋餐廳無法營業的天數超8500天。在此背景下,2022年,呷哺集團經營的1026家品牌餐廳仍取得47.25億元的營收。
從分品牌和業務來看,801家呷哺呷哺餐廳取得22.54億元營收,224家湊湊餐廳的營收取得22.59億元;在新零售(調料產品、預制菜等)業務領域,2022年也取得1.42億元的營收,占總營收的3%,同比2021年增長13%。
值得關注的是,海外市場的經營效益更為可觀。繼2019年在香港開出首家門店以來,呷哺集團持續在海外擴張。截至2022年底,在中國香港、新加坡經營11家的湊湊餐廳,以占比5%的門店數量(湊湊餐廳)取得了10%的營收,同店增長達5.5%。2019年至2022年,上述市場的營收年復合增長率高達98.5%,年均經營凈利均取得千萬級水平。
展望2023年,呷哺集團今年一季度業績穩步復蘇。其中,呷哺呷哺餐廳同比去年銷售增長21.5%,同比客流增長19.8%;湊湊火鍋在天津、黑龍江、河南、山西的恢復勢頭極為喜人,也取得20%以上的同店增長率。
兩年新開餐廳超300家,全面啟動新模型擴張
2022年,呷哺集團仍保持了門店數量的凈增長,在核心市場新開了86家餐廳。截至2022年底,呷哺集團各品牌門店總數達到1026家,其中擁有801家呷哺呷哺餐廳,224家湊湊火鍋餐廳,1家歡樂燒肉趁燒餐廳。
2023年呷哺集團的開店速度還將加快,全年計劃新開門店230家以上。其中,呷哺呷哺品牌新開120家,湊湊火鍋新開超70家,歡樂燒”趁燒新開20家。此外,專門成立的港澳臺及海外事業部將實行多品牌布局戰略,今年計劃新開超20家餐廳,在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新開門店。
今年一季度,全集團已經完成了超50家新店的開張。據悉,呷哺集團自去年4月啟動“京滬雙總部”戰略后,聚焦“東擴南進”擴張。由于南北市場的差異化,各品牌也在不斷優化門店模型,新開餐廳將全面啟動新模型。
以呷哺呷哺品牌來看,其去年推出的擴張新模型在華東市場取得非常好的成績。其中呷哺呷哺上海寶楊寶龍點開業當天等位達到259桌,翻臺率創歷史新高,取得15翻的成績。此外,呷哺呷哺天津、杭州、上海等新店在開業當天翻臺均超過10翻。
呷哺集團方面介紹,集團“面積縮減、投資小、高翻臺”的餐廳模型基本走通,新開門店均有所調整,力爭把餐廳投入回收期控制在14個月左右。從餐廳面積上看,呷哺呷哺餐廳將從平均200余平米調整至150平米,湊湊餐廳從平均600余平米調整至450平米,歡樂燒肉趁燒也將從340平米優化至280平米。
成立港澳臺及國際事業部,呷哺呷哺臺灣首店正式亮相
1998年,臺商賀光啟先生將“一人一鍋”的臺式小火鍋引進大陸,創辦了呷哺呷哺品牌。時隔25年后,呷哺呷哺中國臺灣首家于3月28日正式營業。
據悉,臺灣首店的商業模型屬于“升級版”呷哺呷哺,進一步優化和升級了鍋底、菜品等方面,但仍主打“一人一鍋”“高性價比”“套餐”“火鍋+茶飲”等的核心商業模式,目標消費群定位在大學生、白領等群體。
首店坐落在臺北市南京西路商圈,餐廳總面積為160余平米,擁有57個座位。從餐廳設計裝修風格來看,整體呈現“小清新”主題風格,與臺灣年輕人的喜好相融合。在菜品設計上也融合了地域特色,創新使用“鍋中鍋”的餐具,推出大小鴛鴦鍋,固定的小鍋是養生菌菇鍋,而另一半的外鍋有五種鍋底可選,例如麻辣靈魂鍋、暖心豬肚雞鍋等。
以養生菌菇鍋底為例,該鍋底是研發團隊歷經數月研制而成,結合中西料理特點,采取中式湯底與西式工藝結合的方式。在食材處理上,將菌菇研磨得更細,使得入口有顆粒感,同時在菌菇湯中加入松露醬、菌菇醬提升香味,滿足當地消費者的口味習慣。
自試營運以來,臺灣首店取得了開門紅業績。數據顯示,單日營收最高破10萬臺幣,日接待顧客超200人。“因我們近期推出百元套餐的重磅優惠活動,有顧客從上午11點就開始排隊,周末訂座率超過80%,體驗后的顧客在Google發布的5星好評就超過200則。”
呷哺集團創始人、董事長賀光啟透露,臺灣餐飲業發展程度高,希望通過在臺灣市場培育更多的優質餐飲管理人才,打造優質餐飲人才的“黃埔軍校”,為集團全球市場擴張輸送精兵強將。據了解,呷哺集團此前曾與臺灣多所大專院校建立合作招聘儲備干部,該計劃有望再次啟動和擴大。
針對港澳臺及國際市場,今年1月1日,呷哺集團專門成立了“港澳臺及國際事業部”,專注于大陸以外的市場擴張。目前,除大陸以外,呷哺集團的餐廳布局已擴至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等市場,今年還將向馬來西亞擴張。
二季度推“付費會員”,打造戶外火鍋消費產品
抖音新玩法、跨界破圈新營銷、打造會員與社群私域流量……2022年,呷哺集團打造多元化新營銷陣地,全面向新消費陣營邁進。其中,呷哺集團多品牌會員系統于2022年8月上線,推出多品牌數字化營銷新玩法。在去年年底開展的“會員儲值”優惠活動,僅一個月就吸納儲值額高達2.7億元人民幣。
2023年,在數字營銷方面,呷哺集團今年將重點發力會員系統,計劃二季度推出188元的“年付費會員卡”,消費者可享受到多品牌的多重優惠。這也是餐飲業率先推出的多品牌付費會員營銷模式,目前正在測試中。屆時,呷哺集團將從正常經營的單一營收演變成“正常經營+付費會員”的雙重收入。
“呷哺集團目前的會員達3000萬,今年預計突破4000萬,假設以20%活躍會員數來算,付費會員的收入或將實現1.5億元,這部分的收入將成為集團非常亮眼的新業績增長點。”呷哺集團方面表示,相信付費會員項目還能帶來更多的復購和頻次提升。此外,呷哺集團會員將與抖音、大眾點評、阿里L100等會員平臺進行打通,同時也計劃探索與世界500強企業及更多的第三方合作,聯合推出多元化、多樣化的異業數字營銷玩法。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全球一體化進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呷哺集團港澳臺及國際會員App也計劃今年第二季度上線。屆時,無論身在中國大陸、港澳臺,還是海外地區,消費者僅需通過手機號碼登錄呷哺集團App,即可共享呷哺集團多品牌的會員權益。
記者了解到,呷哺集團今年還將布局不同的消費場景。以呷哺呷哺品牌為例,近期將推出適用于露營、郊游、辦公室等場景的“火鍋鮮食+下午茶”等外賣產品。與此同時,還將通過與抖音、快手等平臺合作,聯合打造官方號直播、達人直播、短視頻帶貨等方式進行多樣化營銷,預估成交額從去年的1億元增至今年的2億元。
北京國際商貿中心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賴陽指出,創新與營銷能力的強弱決定了品牌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傳統餐飲企業如果在數字化、營銷、渠道、場景等方面不斷轉型升級、推陳出新,并在創新中加快鏈接業務的業績新增長,則能在激烈和外部環境中再次脫穎而出,加速進入新消費頭部陣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