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上市公司以有限合伙人(LP)身份參設基金較為活躍。據同花順數據初步統計,截至3月29日,共有近90家上市公司扎堆做LP,參與投資設立私募股權基金,類型以產業并購基金為主。從投資領域來看,上市公司整體更為青睞新能源、半導體、醫療健康等熱門賽道。
【資料圖】
業內人士表示,上市公司是股權投資市場的重要參與者,作為LP出資較為活躍的原因在于公司內生式業績增長、外延式業務擴展的發展需求,在豐富公司產業投資生態圈的同時,也能進一步釋放產業資本的活力。不過需要警惕的是,從投資領域來看,上市公司扎堆投資熱門賽道可能會帶來資金沉淀、偏離主業和預期偏差等風險。
多家上市公司扎堆做LP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發布其以LP身份參與投資的公告,醫藥生物行業公司更是動作頻頻,扎堆參設產業并購基金。3月27日晚間,普洛藥業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與關聯方橫店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設立產業基金,募集資金總規模為15000萬元。其中,普洛藥業為LP出資14850萬元。該基金投資范圍為醫藥產業股權投資、參與醫藥產業上市公司新股認購、定增。同日,華東醫藥、貝達藥業也公告稱,兩家公司擬作為LP以自有資金分別認繳杭州國舜健恒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暫定名,以核定名稱為準)出資額4000萬元、4000萬元。投資領域主要關注生命健康行業,與生物、醫療、健康相關的優質公司等。此外,通富微電、福日電子等多家電子行業公司也表現活躍,參設的基金主要投向泛半導體、新能源和智能制造等領域。
回顧2022年,上市公司作為LP出資額近1600億元。清科研究中心發布的報告顯示,2022年募資市場的LP構成呈現的特點包括產業資本加速入局,通過出資與其主業相關的特定產業基金,實現平行或垂直領域的整合協同。據統計,2022年上市公司的披露出資金額近1600億元,非上市公司參與出資次數超5500筆,出資金額約3000億元,兩者合計出資金額的占比已接近市場三成。
清科研究中心認為,企業做LP投資私募股權基金,既可以看作對現有產業的擴充,靈活使用資金;也可以看作“投石問路”,進行新的產業布局,或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或及時規避風險。簡單來說,當投資成功時,“錢生錢”和“花小錢辦大事”的效果兼而有之。
經濟學者、允泰資本創始合伙人付立春對記者表示,上市公司作為股權投資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其地位正在不斷提高。一方面,上市公司有實力、有意愿更多地參與股權投資市場,公司有內生式業績增長(如獲得財務投資收益)、外延式業務擴展(如產業鏈上下游并購)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全面注冊制下,上市公司融資更為便利,市場環境促使更多的上市公司成為活躍的LP。
出資結構呈現“強強聯合”特點
記者注意到,部分上市公司參設基金的合伙人名單中,除了專業知名投資機構,還出現了地方國資、政府引導基金及產業資本的身影,投資基金的LP出資結構呈現“強強聯合”的特點。
千億市值汽車巨頭上汽集團3月10日公告稱,為進一步提高公司在汽車產業布局上的延展度及靈活度,公司子公司上汽金控、華域上海、東華汽車、中聯電子擬參與設立河南尚頎匯融尚成一號產業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該基金出資方包括河南省戰略新興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公司、江西省現代產業引導基金(有限合伙)等。
此前,萬朗磁塑、同興環保相繼公告稱,兩公司擬作為LP共同參與設立安徽國控十月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該基金的總認繳出資額為10億元,同興環保、萬朗磁塑分別認繳出資1億元、5000萬元。該基金的出資人還包括合肥市高質量發展引導基金有限公司、合肥鑫城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等,將重點投資于綠色發展、醫療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及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中的初創期、成長期企業,支持相關領域企業做大做強。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告訴記者,對于基金背后的出資方,需要關注其參與動機。政府引導基金應聚焦當地經濟發展、產業布局,上市公司應圍繞主業做大做強,如此協同發揮資金聚合作用。另外,“強強聯合”的LP出資結構對于基金的運作也有重要的影響,具體包括基金的管理、風控等。清科研究中心表示,對于地方政府來說,上市公司做LP是喜聞樂見的。將上市公司的資金,以基金這種靈活的投資方式投進市場中,讓更多的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的企業獲得扶持,加快了當地產業發展。
警惕部分賽道投資過熱風險
從投資領域來看,今年以來,多家上市公司參設的基金聚焦新能源、半導體、醫療健康等新興賽道。其中,部分公司更是跨界布局熱門賽道,主要為財務投資或謀求業務轉型。例如,酒企今世緣擬1.5億元認購股權投資基金份額,投資于醫療健康、生命科學技術等領域;專注于特種鋼絲繩與索具領域研發的賽福天,投資項目圍繞公司產業轉型方向,集中在智能制造、機器人、新能源、數字經濟、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近年來,新能源、半導體、醫療健康等領域的投資熱度明顯升溫,著力于跨界投資的上市公司亦扎堆布局熱門賽道,這也引發市場對于部分賽道投資過熱的擔憂。據清科研究中心數據統計,2022年投資市場熱度集中于科創行業,IT、半導體及電子設備、生物技術/醫療健康和機械制造四大產業共發生投資事件7681起,占市場總投資案例數的72.1%,較2021年上升5.6個百分點。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認為,上市公司扎堆投資熱門賽道可能會帶來資金沉淀、偏離主業和預期偏差等風險。作為LP投資私募股權市場的資金往往有一個較長的鎖定期,這會顯著影響上市公司的現金流管理,帶來資金鏈風險。此外,對于部分上市公司而言,跨界投資新能源等領域偏離主業,可能會帶來多元化風險。即使在股權投資市場,熱門賽道的公司也可能會出現估值偏高問題,此后發展可能會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
“在選擇投資領域方面,上市公司一定要保持理性,要圍繞主業做大做強,提升創新研發能力。對于跨界投資,公司更要仔細論證,不能盲目地布局熱門賽道拓展業務。”董登新表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