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債券市場部分報價平臺暫停貨幣經紀報價,引起市場廣泛關注,關于報價、數據等債券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的討論也逐步增加。
一些市場人士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風波暴露了我國債券市場建設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借鑒全球市場經驗,國內可以通過建設和強化交易報告庫等建設,進一步加強債券市場基礎設施。
【資料圖】
推動交易報告庫建設
所謂交易報告庫是支付結算體系委員會(CPSS)和國際證監會組織發表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原則》(PFMI)中五種重要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之一。交易報告庫并非技術意義上的數據庫系統,而是指交易信息集中報告機構,即承擔接收交易信息的數據系統的運營機構。
交易報告庫的誕生,是為了強化市場數據信息管理,防范金融風險。我國現有交易報告庫兩個,類交易報告庫兩個。在證券市場,有一個中國期貨市場監控中心交易報告庫,于2020年8月被證監會授權承擔建設運營期貨及衍生品交易報告庫的職能,負責監督商品與股權的場外衍生品數據報告。中證報價于2021年被認可為交易報告庫,監督商品和股權的場外衍生品數據報告。
在銀行間市場,外匯交易中心、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分別于2015年和2019年作為類交易報告庫運行。外匯交易中心負責信用、外匯和利率的場外衍生品數據報告,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負責信用的場外衍生品數據報告。
2022年8月發布的《期貨和衍生品法》規定,應當建立衍生品交易報告庫,對衍生品交易標的、規模、對手方等信息進行集中收集、保存、分析和管理,并按照規定及時向市場披露有關信息。
“如果能夠建立統一高效的交易報告庫,就能更好解決包括債券市場在內的場外交易品種的數據治理問題,提高數據透明度,強化場外市場的風險管理。”有債券市場人士對記者表示,從國外經驗來看,交易報告庫的核心是所有OTC市場的交易數據都要在一定期限內向交易報告庫報告,交易報告庫對場外衍生品的報告包含了利率、外匯、信用、股權、商品等五大類,一般由監管機構或者自律組織牽頭發起。
強化市場數據治理
“我國天然就有建立債券交易報告庫的基因。目前來看,6家經紀商已經在債券市場形成了一個小中樞,把6家看作整體的話,涉及的交易已經是債券市場非常巨大的一塊。這部分數據有類公開信息的屬性,應當進入交易報告庫。”一位接近監管部門的債券人士向記者表示。
該人士坦言,通過交易報告庫,以電子交易平臺為主,將散落在市場各個角落的交易數據歸攏,由交易報告庫決定哪些數據公開,哪些數據可以對外交易,并且考慮相關的商業模式。
事實上,不少業內人士也表示,我國債券市場擴張迅速,業務復雜程度逐漸提高,對及時、有效的數據整合以及跨平臺、全視角信息共享的需求尤為迫切。整合債券市場中散落的信息數據,增加合理范圍內的有效信息貢獻將具有重要意義。
有債券市場人士也對記者表示,建立全市場統一的交易報告庫,有利于解決信息孤島、數據散亂、信息重復、有效性不足等問題。
不過,目前我國金融市場交易報告庫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仍然面臨很多難題。一方面,目前我國尚未出臺針對交易報告庫的統一管理規則與指引,沒有形成完善的監管法律框架。另一方面,目前我國針對交易報告庫沒有統籌監管,交易報告庫組織建設的牽頭部門和業務類別監管部門分散,缺少統一的建設規劃和組織結構。比如,外匯交易中心和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作為交易平臺和自律組織,都有類交易報告庫的職能,但又存在一定的功能重疊。
“場外市場戲稱‘九龍治水’,不同機構管轄的范圍和品種都不一樣。”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前述接近監管部門的債券業務人士則表示,交易報告庫建設的最大難點是統籌性不足。在監管分割的狀態下,每一個監管主體下面可能都會有一個類交易報告庫,但是每家數據都不全。“可能需要自上而下的機制安排,確定最終誰來承擔這個角色”。(記者 孫翔峰 譚楚丹)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