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2月15日電 題:科技味更足 含“新”量更高——陜西延安部分工業企業走訪見聞
(相關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劉彤
農歷正月里的陜西延安,仍然洋溢著濃濃的“年味兒”,到處可見生產車間機器轟鳴、產業工人繁忙勞動的場景。在緊張的生產中實現“開門紅”,成為老區開年最重要的目標。
地處延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陜西嘉盛石油機械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石油開采鋼管、進行油管修復的科技型企業。記者在生產車間看到,兩臺行車在勻速行進中將待加工鋼管平穩地吊裝到生產線上,鐵屑清除、表面拋光、防腐防磨損處理等工種的工人,正有序進行著各自生產操作。
圖為工人在陜西嘉盛石油機械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操作設備。新華社記者劉彤 攝
公司總經理劉高翔說,該企業是長慶油田、新疆油田、蘇里格油田等國內石油開采企業的設備供應商,在鉆井技術、鋼種設計、油井管防腐蝕、油套管綠色循環再利用等方面的技術優勢,讓企業訂單保持長期穩定。
“今年1月,企業生產各規格套管8218噸,完成各類油套管發運9900噸,實現產值近7200萬元,實現了‘開門紅’。200多名工人趕訂單、輪班倒成為今年企業生產的‘新常態’。最近,我們邀請了在石油管材研發領域的幾位知名專家,準備在耐腐蝕性油套管鋼種設計等方面進行科研攻關,力爭實現全年生產、銷售油氣套管16萬噸、實現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目標。”劉高翔說。
圖為地處延安高新區的中國中車一生產基地生產的產品。新華社記者劉彤 攝
延安是大型央企中國中車從事風力發電機輪轂加工的生產基地,2022年實現產值5.4億元。企業負責人姚中興說,在國家產業政策的扶持和延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幫助下,現在他們正在擴大輪轂產線規模,計劃完成產值7億元;同時引進儲能項目,滿產后年產值可達30億元。“現在,企業正在加緊從原先的單一生產到兩個項目并進的轉變,120名工人在生產線上從事長白班生產和作業,產品將銷往西北地區。”
延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李志鋒說,隨著中車新能源裝備制造、欣欣智能管業柔性復合管研發生產等一批項目的落地,延安高新區已成為擁有能源裝備制造、應急裝備制造、新能源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現代物流、文旅融合等先進產業的“高”“新”區,科技味兒更足、含“新”量更高成為老區延安工業發展的新亮點。
“2023年,我們堅持開局就是決戰、起步就是沖刺的奮進姿態,全力推進各項工作‘開門紅’。農歷新年至今,延安高新區2000多家企業已全部開復工,各條生產線正開足馬力滿負荷運轉。統計數據顯示,延安高新區1月實現工業產值同比增長20%左右,其中裝備制造業增長15%,生物醫藥、文化旅游行業均增長50%以上。”李志鋒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