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位于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標志“海鷗門”(2022年6月2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新華社上海12月21日電(記者楊有宗)優化營商環境,中國首個自貿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又推出新的舉措:探索建立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對于納入誠信示范試點的企業,監管部門將通過優先辦理進出口通關手續、減少貨物查驗率和抽查比例等措施,提升企業通關效率,幫助企業節省成本。
記者20日從上海自貿區保稅區域打造誠信建設示范區新聞發布會獲悉,根據最新發布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保稅區域誠信建設示范區試點方案》,上海自貿區保稅區域探索建立誠信建設示范區,這一示范區將充分利用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有形物理圍網、全生命周期信息圍網、分類精準信用圍網的“三網協同監管”優勢,建立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監管部門將對誠信示范企業提供多方面的便利。上海市發改委社會信用推進處相關負責人說,在貨物進出口、出口退稅、境外投資備案、人員出入境管理、質量認證等方面,監管部門將建立激勵機制,為誠信企業營造“無事不擾”的生產經營環境,服務企業跨境貿易合作。
作為首批17家誠信示范試點企業之一,愛博斯迪科化學(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紹龍說,誠信建設示范區在貿易便利化方面推出的聯合激勵措施,會結合企業在海關的信用評價狀況,優先辦理進出口通關手續、減少貨物查驗率和抽查比例,能夠幫助企業節省時間成本,提升運營效率。
上海自貿區管委會保稅區管理局副局長趙宇剛說,在試點過程中,監管部門將結合市場主體在發展經營過程中碰到的新問題、新訴求,在“管得住”的基礎上研究出臺更多“放得開”的聯合激勵措施,進一步提升誠信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