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數據顯示,工業生產持續增長,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同比增長5%,1至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比1至9月份加快0.1%。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表示,盡管存在不少制約因素,但是我國工業體系完整、規模優勢明顯,隨著創新驅動增強,結構升級、質量提升態勢持續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透過數據看支撐。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一系列創新支持政策全面發力,企業創新活力持續迸發。
5月26日,2022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在貴陽以線上方式舉辦。工作人員在國家大數據(貴州)綜合試驗區展示中心內使用智能家居的智能鏡子。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攝
作為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把大數據作為后發趕超的戰略選擇和轉型發展的重要支點。通過“千企改造”“萬企融合”“企業上云”等專項行動,貴州累計推動2.3萬余戶企業上云用云,超8000戶實體企業與大數據進行了深度融合。
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政策規劃處負責人王佳衛表示,圍繞搶抓國家數字經濟戰略新機遇,強化創新驅動,加快推進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新突破,推動數字經濟高增速高質量發展。
11月16日,第十屆中國(綿陽)科技城國際科技博覽會在四川省綿陽市開幕,一批高精尖科技創新成果展品集中亮相。這是觀眾在觀看柔性智能機器人作業。新華社記者 唐文豪 攝
“世界工廠”東莞擁有20多萬家工業企業、150余萬戶市場主體。東莞出臺了一系列紓困保鏈政策,涉及減免緩返等各類資金約540億元。2022年1-3季度東莞地區生產總值為8001.18億元,同比增長1.9%。工業生產逐步回穩,新動能較快增長。
同樣,得益于國家實施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的創新發展速度明顯加快。“通過稅收優惠政策,我們企業節約了很大的一筆資金,我們節約的資金用于研發費用的投入和新產品的開發。”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高級經理石磊說。
中國寶武山西太鋼不銹鋼精密帶鋼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角(10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稅收政策的“升級”與運用,為加快關鍵領域技術研發,打造創新產業集群提供了制度保障,對于培育優質的產業生態起到了積極作用。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表示,我國產業升級發展態勢持續,技術含量較高、附加值較高的高技術制造業持續保持較快增長。10月份,高技術制造業同比增長10.6%,增速比9月份加快1.3個百分點。
11月12日,工人在安慶一家汽車企業生產線上工作。 近年來,安徽省安慶市逐步打造完備的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形成了從整車制造到關鍵零部件研發、生產、銷售,覆蓋上下游產業鏈的汽車產業生態系統,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當前,我國已建成700多個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逾36萬臺,5萬多家“專精特新”企業加快成長……
剛剛獲評第四批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的上海復志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為全球數萬家企業的研發和生產部門提供辦公環境使用的3D打印設備,國外市場收入占銷售總額的85%。
“我們樓下就是技術交易所,原來樓下還有東部轉移中心(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現在東部轉移中心在我們對面樓,所以你需要什么技術到這個平臺上去挖掘,找到技術是很容易的。”上海復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封華說。
封華提到的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以數字科技打造技術、人才、服務、資本融合匹配的創新生態圈,建設科技成果轉化雙向快車道。如今中心在全球范圍內已促成技術交易額22億元。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副總裁陳超說,從前期成果轉化開始,中心會全流程支持企業發展。
以推動市場主體提質增效為目標,多地多部門正在加快通過創新賦能,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新活力。
11月16日,在位于天津市濱海新區的深之藍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生產車間組裝水下機器人產品。天津市為中小企業制定梯度培育政策和惠企政策體系,已累計認定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689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92家。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記者:吳斯洋、劉勤兵、楊焱彬
崔曉強、黃國保、黃浩苑
鄧瑞璇、馬志異、周琳、孫青
編輯:吳煒玲、楊慕茜、袁亨瑞
制作:新華FM工作室
新華社音視頻部
出品
關鍵詞: 創新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