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2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情況。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阮健弘表示,今年以來,受國際局勢和疫情等因素影響,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加大。不過,我國經濟已經呈現明顯復蘇勢頭,這為未來保持合理的宏觀杠桿率提供了有利條件。
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在發布會上表示,5月份以來,隨著國內疫情形勢總體好轉,國務院穩經濟一攬子措施加快落地,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均加大實施力度,國民經濟運行趨于好轉,主要的經濟指標邊際改善,但恢復的基礎還不穩固,下半年經濟運行仍然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穩經濟還需艱苦努力,同時還要關注通脹形勢的變化。
企業貸款利率創有統計以來新低
“近年來我們一直堅持實施正常的貨幣政策,為應對超預期的新挑戰、新變化留下了充足的政策空間和工具儲備。”鄒瀾表示,下半年,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快落實已確定的政策措施。包括:實施好前期出臺的各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引導政策性開發性銀行落實好新增8000億元信貸規模和設立3000億元金融工具,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提早完成全年向中央財政上繳結存利潤,助力穩住經濟大盤、穩就業保民生。
關于降準降息計劃,鄒瀾表示,目前,銀行間市場存款類機構 7 天 回 購 加 權 平 均 利 率(DR007)在1.6%左右,低于公開市場操作利率,流動性保持在較合理充裕還略微偏多的水平上;1月至6月企業貸款利率為4.32%,同比下降 0.31 個百分點,繼續穩中有降,再創有統計以來的新低。
“未來人民銀行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綜合考慮經濟增長、物價形勢等基本面情況,合理搭配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進一步推動金融機構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為鞏固經濟恢復創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他說。
鄒瀾表示,將高度關注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加速收緊的情況。前期已經采取了調整外匯存款準備金率、加強跨境資本流動宏觀審慎管理等措施進行了前瞻性應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負面外溢沖擊。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處于合理水平,跨境資本流動總體穩定。同時,我國作為超大型經濟體,國內貨幣和金融狀況主要由國內因素決定,貨幣政策會繼續堅持以我為主的取向,兼顧內外平衡。
進一步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提前量
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孫天琦在發布會上表示,河南村鎮銀行風險事件發生以來,人民銀行積極配合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穩妥應對,指導分支機構履行維護區域金融穩定的責任,做好流動性風險監測和應急保障。
“整體看,我國金融風險收斂,總體可控,99%的銀行業資產處在安全邊界內。”孫天琦表示,截至2021年末,我國銀行業機構總資產345萬億元,占整個金融業總資產的90%。“銀行穩則金融穩”,2021年四季度央行評級結果顯示,參評的4398家銀行業機構中,在安全邊際內的1-7級金融機構有4082家,機構數量占銀行業參評機構的93%,資產規模占銀行業參評機構的99%。
其中,24家大型銀行評級始終保持在1-5級,是優良評級,資產規模占整個銀行業參評機構的70%,是整個金融業的“壓艙石”。
孫天琦表示,8-D級的高風險機構共316家。高風險機構數量占銀行業參評機構的7%,但是資產規模僅占銀行業參評機構的1%。絕大部分中小銀行的央行評級均處于安全邊界內。
“面對當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金融管理部門必須對各類金融風險保持高度警惕,進一步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提前量,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孫天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