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出現波動,讓投資者為產品收益率能否達到業績比較基準捏了把汗。為此,交叉核心院(清華大學設立)金融數據與模型實驗室對2021年到期的銀行理財產品和當年四季度銀行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達標率進行了統計。
資管新規實施以來,銀行理財產品逐漸打破剛兌,并完成了凈值化轉型。銀行理財產品的最大變化之一就是不再設置預期收益率,取而代之的是業績比較基準,并成為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的重要指標。
銀行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指標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是管理人超額業績報酬或浮動管理費的收取門檻,關系到超額收益在管理人和投資者間的分配。另一方面,由于習慣和歷史沿革,很多投資者有意無意地將業績比較基準和未來收益相聯系,部分理財機構可能用業績比較基準影響投資者決策,進而對理財產品銷售規模產生重要影響。
為了研究銀行理財產品實際收益率與業績比較基準的關系,本文提出了業績達標率這一指標。業績達標率是指管理人所管理產品的收益率達到或超過業績比較基準的產品數量占產品總數的比例。業績達標率的高低體現了管理人業績估算和投資目標達成能力。考察理財產品業績達標率還有如下意義:
一是理財產品業績達標率對投資者保護有重要意義,能夠對沖某些管理人超越自身管理能力和市場情況制定虛高的業績比較基準以快速增加發行規模的動機。
二是對那些設立超額業績報酬的產品,計算理財產品業績達標率能夠解決不對稱激勵的問題,平衡管理人為了獲取超額業績報酬而承擔過多風險的動機。相較公募基金,設置超額業績報酬并計算達標率,某種程度上能更好的解決委托—代理問題。?
本文統計了銀行理財市場主要發行機構的2021年到期封閉式產品的和2021年四季度開放式產品的業績達標率情況。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統計研究的是絕對型基準和區間型基準的理財產品,同時根據業績基準的上限和下限(絕對型基準產品的業績上限和下限相同)將業績達標率分為業績基準上限達標率和業績基準下限達標率兩個指標。
由于目前銀行理財市場信披制度還不完善,盡管已經與絕大多數機構進行了數據確認,但是我們收集數據還可能有疏漏之處,如果認為數據有偏差,歡迎進行相關數據溝通。
2021年到期封閉式產品業績達標率
2021年是理財新規過渡期的最后一年,到期產品仍以銀行發行的產品為主。本文納入統計的2021年到期封閉式凈值型產品共3257只,其中15家理財子公司產品774只,19家銀行產品2483只。
從統計結果來看,34家機構的到期凈值型產品的業績下限達標率平均為95.87%,業績上限達標率平均為90.39%。其中,15家理財子公司的到期凈值型產品的業績下限達標率平均為93.96%,業績上限達標率平均為89.10%;19家銀行的到期凈值型產品的業績下限達標率平均為97.37%,業績上限達標率平均為91.42%。
總的來看,封閉式產品業績達標率較高,表明理財產品實際收益率基本達到或超過業績比較基準。這可能是因為封閉式產品大多采用成本法估值,管理人對未來收益的估算相對容易。大行理財子公司的業績達標率相對較低,這可能也說明了大行理財子公司執行資管新規更加徹底和堅決。
表1??2021年到期封閉式產品業績達標率
表2主要理財機構2021年到期封閉式產品業績達標率
2021年四季度開放式凈值型產品業績達標率
在開放式產品中,理財子公司產品已經超越商業銀行成為發行主力。從2021年四季度來看,納入統計的開放式凈值型產品共3282只,其中18家理財子公司產品2928只,5家銀行產品354只。
在開放式凈值型產品中,18家理財子公司和5家銀行的四季度業績下限達標率平均為83.64%,業績上限達標率平均為66.82%。其中,6家國有大行理財子公司四季度業績下限達標率平均為79.09%,中郵理財和農銀理財排名領先;6家股份制銀行理財子公司的四季度業績下限達標率平均為85.37%,平安理財和華夏理財排名靠前;城商行理財子公司業績下限達標率平均為93.77%,杭銀理財、南銀理財排名領先;5家商業銀行的業績下限達標率平均為83.43%,排名靠前的是浙商銀行和渤海銀行。
表3??2021年四季度開放式產品業績達標率
總的來看,不管是理財子公司還是商業銀行,四季度開放式產品的業績達標率明顯低于2021年到期封閉式產品達標率。開放式產品多為市值法估值,受資產市場價格波動影響大,產品收益率偏離業績比較基準幅度實屬正常,投資者不應將業績比較基準想當然作為參考收益率。
需要強調的是,單一季度的收益率可能與產品開放周期并不對應,不能完全代表產品的實際年化收益率,因此在下表中,我們僅列出了業績比較基準下限達標率超過90%的機構名稱。其中,杭銀、南銀、中郵、蘇銀和農銀的上限達標率也超過了90%。
表4??主要理財機構2021年四季度開放式產品業績達標率
從上述統計結果可以看出,隨著銀行理財凈值轉型的完成,產品運作日益規范,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主要取決于產品的實際投資收益,尤其是開放式產品,其實際收益率與業績基準差異可能較大。因此投資者應正確看待業績比較基準指標的作用,管理人也應該實事求是地確定合理的業績基準。?
注釋:業績比較基準一般用年化收益率表示,是產品管理人根據產品性質、投資范圍、投資策略、資產配置計劃、過往經驗等,并綜合考慮市場環境等因素測算出的,是對產品設定的投資目標。產品管理人一般都在產品說明書中聲明,業績比較基準僅用于評價投資結果和測算業績報酬,不代表產品的未來表現和實際收益,不構成產品管理人對本理財產品收益的承諾或保障。在產品存續期間,管理人還有權根據市場情況對業績比較基準進行調整。
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大概有三種模式。一是絕對型基準,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為絕對年化收益率數值或者相對固定的存款利率,比如4.15%,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2%等;二是區間型基準,業績比較基準為某一收益率區間,比如3%-5%;三是相對型基準,采用某類資產的價格指數或多個資產指數的組合。當然也有部分理財產品不設業績比較基準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