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A股三大股指延續火熱態勢,題材概念全線走強。截至收盤,創業板指大漲3.99%,收報2889.43點,逼近2900點;滬指、深成指分別收漲1.77%、3.50%,報3443.29點、14149.14點。
盤面上,農業、養殖、水利等板塊表現活躍。“二師兄”豬肉股更是久違地掀起了漲停潮,板塊內的新五豐(600975.SH)、禾豐牧業(603609.SH)、大北農(002385.SZ)、天邦股份(002124.SZ)等逾10只個股錄得漲停。
消息面來看,已披露2020年上半年度業績預告的豬肉股的業績預喜與今日的漲停潮不無關系。Wind數據顯示,豬產業板塊的24家上市企業,已有13家披露了2020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且僅有正虹科技(000702.SZ)預計凈利潤同比下滑,預喜率高達92%。
2020年上半年高位運行的豬價,令養豬成為最賺錢的生意之一。預計上半年歸母凈利潤超100億的牧原股份(002714.SZ)在公告中表示,報告期內,2020 年上半年生豬價格較上年同期大幅上漲,是導致凈利潤扭虧為盈的主要原因。
與此同時,自2月開始連續3個月下降的豬價又現上漲趨勢。農業農村部13日召開新聞通氣會透露,豬肉價格進入6月份開始上漲,7月的第2周(7月6日—7月12日),全國集貿市場豬肉平均售價每公斤53.15元,已連續6周上漲,漲幅15.6%。
”6月30日至7月13日,畜牧養殖板塊的累計漲幅為16.51%,對比非銀金融、軍工、醫藥、有色金屬等板塊,有明顯的滯漲現象。這一輪的漲幅或是行業補漲和業績確定性共振產生的行情。”一位市場人士對記者表示。
經歷了2019年的掙扎期,高豬價會否讓沉寂已久的上市豬企全年“一飛沖天”?
豬板塊:下一個造富行業?
7月13日傍晚,傲農生物發布業績快報顯示,預計上半年實現凈利潤3.51億元,同比增長1539.7%;天康生物(002100.SZ)則預計上半年歸母凈利潤為8.1億元~8.6億元,同比增長912.35%~974.84%。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數據發現,在兩市已披露半年業績預告的上市企業中,養豬企業的賺錢效應十分明顯。有三家豬企排進了凈利潤前10名。龍頭股牧原股份預計今年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105億元~110億元,暫為兩市最賺錢的企業。
新希望(000876.SZ)、正邦科技(002157.SZ)位列第3名和第8名,分別預計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31.5億元~32億元、23.5億元~24.5億元。
上半年高位運行的豬價是令上市豬企業績輕松翻番的主要因素。而自6月以來,全國豬肉價格已有抬頭的跡象,連續6周上漲。
“今年的豬價最高點出現在2月中旬,約為每公斤59.64元。目前,國內生豬供需兩端的矛盾仍比較突出,生豬存欄恢復相對較慢。隨著第三季度消費季節性回升,需求端刺激可能讓生豬價格再度走高,不排除會突破此前價格高點的可能。而第四季度補欄生豬產能集中釋放,豬價大概率會下行。因此,豬價下半年或是先高后低的走勢。”一位農業養殖行業的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從當前國內生豬養殖行業的現狀來看,散戶養殖不具備推動出欄量出現拐點的能力。供給端的增長仍依靠實現規模化養殖的企業為主。于企業而言,生豬養殖利潤空間取決于成本控制,考慮到仔豬價格已推動外購仔豬養殖成本大幅上漲,自繁自養模式或在成本端更有優勢。”他補充說道。
擴產已成趨勢
從賺錢效應來看,目前的生豬養殖行業的利潤是史無前例的。若是自繁自養,以7月3號這一周數據來計算,養殖一頭生豬利潤可達2400元左右;若是外購仔豬進行養殖,養殖一頭生豬的利潤在1200元左右。
在利潤的推動下,不少大型企業瞄準了中小養豬散戶退出的時機,擇機入場或是擴張自身養豬規模。
過去的1個月,上市豬企擴張產能的動作頻頻。6月29日晚間,新希望發布公告稱,公司擬投資33.41億元用于建設12個生豬養殖項目,繼續加大在生豬養殖業務的投資力度。
公告顯示,新建項目位于河北廊坊、山東煙臺、湖南邵陽、江蘇鎮江、四川宜賓、遼寧錦州、廣西柳州、廣西貴港等地,預計增加生豬年出欄量285萬頭,同時能夠帶動飼料增量88.4萬噸。該項目資金來源為20%自有資金,80%銀行貸款,自2020年7月開始籌備,年底竣工后即可進豬。
同日,正邦科技披露了一份定增預案。公告顯示,公司擬非公開發行不超過6.08億股,募集資金不超過80億元,其中32.19億元用于發展生豬養殖業務,剩余部分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數據顯示,2016年~2019年,正邦科技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0.46億元、5.26億元、1.93億元和16.47億元,同比增長235.85%、-49.74%、-63.21%和751.53%。
盡管自2019年四季度至今,正邦科技的業績同比大幅增長,但公司的債務壓力不容小視。截至2020年6月30日,正邦科技借款余額為176.68億元,較2019年末增加68.76億元,占2019年末凈資產比例為68.93%(未經審計),資產負債率接近70%。此番再募資80億元,無疑會加大正邦科技的債務壓力。
“生豬價格變動的風險是整個生豬生產行業的系統風險,且對于任何一家生豬生產者而言都是客觀存在的、不可控制的外部風險。在生豬價格行至高位時選擇擴產本無可厚非,擴產也是整個產業的發展趨勢。但隨著行業周期紅利的逐步減退,對于大幅舉債擴產的企業,更大的挑戰和困難在后期。”前述分析師指出。
他補充說道:“上半年,生豬養殖頭部企業率先恢復生產,迎來周期與成長共振。目前行業已出現了集團化企業單邊擴產,散養戶存欄維持微增的格局。結合過往年份三、四季度的消費季節性需求以及豬價維持高盈利區間,實現自繁自養的龍頭股更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