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7月31日清晨,一輛輛滿載香蕉、百香果、菜豆等農副產品的大貨車從國門進入后,徐徐駛入磨憨邊民互市場;旁邊煥然一新的綜合服務大廳里,邊民合作社的代表來來往往,在智能自助申報機上對進口貨物進行報關。
磨憨邊民互市場是昆明市托管磨憨鎮后,首個建成并投入運營的項目。項目占地面積125.6畝,是老邊民互市場的2.5倍,科學的規劃和合理的布局,讓車輛通行更順暢,功能設施更完備,查驗監管更高效,邊民申報交易更便捷,對解決口岸擁堵、完善口岸功能、提升口岸貿易承載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數據顯示,2023年1-6月,磨憨口岸邊民互市貿易總量達81.06萬噸,貿易額27.55億元,比去年同期分別增長5.69%、22.17%。
“新市場特別方便,我們通過手機、在家里就能對進口貨物進行網上報關。”磨憨村委會磨整村小組村民、磨夯專業合作社的社員依光榮說。如今,磨憨鎮的不少邊民和她一樣,從事老撾進口貨物貿易。目前,邊民互市貿易進口商品主要有香蕉、西瓜、鮮毛豆、南瓜、鮮百香果、木薯淀粉、生姜等,出口商品主要以日用百貨、蔬菜生鮮、副食品等為主。
目前,磨憨鎮所轄的6個村委會均設立邊民互市專業合作社,工商注冊登記邊民合作社12家;成員登記入組7747人;個體工商戶注冊完成1286戶;開立個體工商戶對公賬戶851戶。
2023年上半年,磨憨邊民參與互市貿易151935人次,邊民參與互市交易獲得的總收益約613.69萬元,邊民合作社獲取的收益約151.94萬元。據介紹,邊民合作社收益作為村集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80%收益資金將用于村容村貌提升改造,推動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或者發展邊境幸福村建設項目,促進邊民互市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
“邊民互市貿易是國家給少數民族邊疆地區的優惠政策,是國家讓利于民、興邊富民、睦鄰固邊的重要舉措。”磨憨邊民互市場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未推動磨憨邊民互市貿易轉型升級之前,海關對磨憨邊民互市貿易實施“人到、貨到、證到”“三個同時到達現場”的監管原則,村民必須到邊民互市場通過身份認證、指紋識別才能進行貨物申報,新冠疫情期間,海關推行“互聯網+邊民互市”模式創新,通過使用全國統一版邊民互市貿易管理系統,實行“邊民拼車、委托集中申報”的方式,讓邊民足不出戶或在田間地頭,就能利用手機上安裝的邊互通APP,通過人臉識別完成貨物交易申報手續,這樣不僅提高了申報交易的效率和通關速度,也拓展了參與邊民參與互市交易的范圍,讓距離邊民互市場較為偏遠的抵邊村寨邊民也能參與互市貿易,同時還不耽誤邊民的農業生產活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