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益表和利潤表是一回事嗎?
利潤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如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生產經營成果的會計報表。企業在某一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可能是盈利,也可能是虧損,所以利潤表也叫損益表。它揭示了企業在特定時期內實現的各種收入、費用、成本或支出,以及企業發生的利潤或虧損。利潤表是根據“收入-費用=利潤”的基本關系編制的,其具體內容取決于收入、費用、利潤等會計要素及其內容。利潤表項目是收入、費用和利潤要素的具體體現。
利潤表和損益表一樣嗎?
損益表和利潤表只是名稱不同。
盈虧,也就是虧損和盈利,就是以前稱呼,可以損益表是利潤表的前身。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的財務報表。目前,世界上常用的利潤表格式有兩種:單步格式和多步格式。
單步加當期總收益,再加全部總費用一次性計算當期收益的方法,其特點是提供的信息為原始數據,易于理解;多步法是一種多步計算各種利潤以獲取凈利潤的方法,方便用戶對比分析企業的經營情況和盈利能力。
至于營業凈利潤,中國的營業凈利潤范圍比美國小,如果按照利潤表的結構,大部分投資收益屬于美國,的營業利潤,那么投資收益實際上是營業外利潤,與業務或經營范圍不一致。以此類推,投資不是一種正常的商業活動,盡管它違背常識。
至于營業外收入和支出,中國的規定與美國的損益不一致,美國將損益分為非常項目和正常項目。在劃分的基礎上,美國從經濟業務的性質來判斷。
中國是從企業本身的經濟中劃分出來的,所以中國的某個營業外收入和支出項目可能是美國營業利潤的一個組成部分,如出售固定資產的凈收入;但是,中國的營業外支出是相互對應的,德國不太可能被劃分為非常項目。對應中國營業外支出,德國分為非常收益、非常費用和非常凈利潤。
從定義上看,兩國將非營業(非常)收入(收入)和費用定義為與正常經營活動無關的收入和費用,但對什么是“正常”和什么是“非常”有不同的理解。在中國,處理固定資產和向外國捐贈是一件“非常”的事情,而在德國,這被視為“正常”的業務。
損益表和利潤表兩者可以說是一回事,現在沒有了損益表的說法了,只剩下了利潤表。之前還介紹過凈利潤現金含量。
關鍵詞: 損益表和利潤表是一回事嗎 損益表計算公式 一張圖看懂損益表 損益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