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位于嵩明縣小街鎮五條溝村360畝巨菌草種植基地上,一株株高大的巨菌草一片蔥綠,收割機正在忙碌的作業,五條溝村黨總支書記馬壽福驅車帶領記者沿途查看,他說,巨菌草項目的第四期已經在謀劃中,相信不久的將來,這個循環經濟能夠在農旅融合方面開出新的幸福之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時間倒回到2年前,五條溝村還在為養牛場附近難聞的氣味發愁,而現在,一叢叢兩米多高的巨菌草,成規模地長在五條溝村閑置的荒地上,馬壽福說,這幾百畝的巨菌草能夠逐步發展成綠色經濟,還要得益于“紅色牽引繩”。
近年來,嵩明小街鎮以黨建聯建為紐帶、資源共享為路徑、抱團發展為目的,圍繞“三個聚焦”,進一步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做實“環境治理區塊鏈”,延伸“項目建設服務鏈”,實現黨建引領循環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
鮮草插在牛糞上開出了致富花
在種植巨菌草發展綠色經濟之前,小街鎮的養殖企業在如何大量處理牛糞牛尿才能達到環保排放要求上十分為難,他們最擔心的是,如果達不到排放要求,他們就要關門大吉。“糞污排放處理不達標整改難度大,投入大量資金建設高標準環保設施,我們企業承擔不起,整改不到位只能被強制關停”,嵩明牧興養牛場負責人馬敏會在一次優化營商環境民主協商會上提出了自己的顧慮,也把企業面臨的困境擺在了小街鎮黨委班子的面前。在了解到目前小街鎮規模養殖與生態環境的沖突后,鎮黨委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到一條符合小街鎮實際的綠色發展新路子,絕不能簡單將養殖企業一關了之。
“在考察學習,研究論證后,我們決定在養牛企業較多的五條溝村先試先行,探索發展種養循環經濟產業,利用閑置荒地種植110畝巨菌草,將養殖場尿液回收處理后制成有機液態肥,用作種植巨菌草的肥料,再將巨菌草加工成青稞飼料銷售,這樣就形成了一個種養循環體系,回收養殖場尿液糞污可以獲得一定收入,銷售青儲飼料又可以獲得一定收入,最重要的是這樣可以解決牛場糞污亂排亂放,污染環境的問題,符合綠色產業發展要求。”小街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胡璽向前來五條溝村觀摩學習的兄弟鄉鎮介紹了當時實施該項目的初衷。
去年7月23日,在嵩明縣委組織部、縣委宣傳部、縣鄉村振興局、縣財政局、小街鎮黨委等黨建聯盟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昆明聽牧國際商貿有限公司與五條溝創景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成功簽訂了牧草種植供需協議,標志著在黨建聯盟的力推下五條溝的生態循環資源優勢及產業優勢得到了充分整合,項目走出了邁向成功的關鍵一步。
每天早上,五條溝村的農戶李進能駕駛著吸污車去收集糞污,他說:“這是村集體經濟公司用上級補助資金夠買的吸污車,我的這一輛可以運輸糞污20噸,一天可以運輸4車的糞污,公司雇我來開這個‘大家伙’好著哩,每月有4500的收入,我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農戶朱發義則告訴記者,村上鼓勵他們用閑置土地和撂荒地入股,規模化種植巨菌草,現在通過土地入股的村民每戶每年可以獲得至少2200元的收入,讓他也嘗到了產業發展的甜頭”。
據了解,項目實施以來,村集體經濟公司共購置糞污專用運輸車輛2輛,利用荒地780畝,種植巨菌草330畝,種植玉米青飼料450畝,銷售青儲飼料4500噸,運輸處理畜禽糞污13200噸,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146萬元。
“為了把產業做實做細,小街鎮黨委、政府聘請省內頂尖專家團隊幫助我們編制五條溝村村莊規劃、產業發展規劃、聯盟單位幫助我們尋找專業經驗豐富的咨詢單位編制了畜禽糞污資源利用化項目一期至四期可行性研究報告,讓我們實心理有了底,項目實施起來有條不紊。黨建聯盟成員單位還積極幫助我們解決項目實施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多渠道整合資金,提升巨菌草種植基地基礎設施,一期至四期先后向上爭取到資金1000余萬元。”馬壽福介紹,目前五條溝村正在研究如何進一步將產業鏈延伸到三產,讓巨菌草項目結合周邊的資源,實現農旅融合,將綠水青山、美食美景變成金山銀山。
供需雙方緊密扣在產業發展鏈條上
“多虧循環經濟產業聯盟,他們幫我們解決了大難題。”會新養殖場負責人張幫榮說。位于小街積德村南邊的會新養殖場,是一家存欄1500頭的奶牛養殖公司,去年銷售牛奶3285噸,銷售額達1248萬元。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奶牛糞污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逐漸顯現。“糞污處理困難,沼液尿液又不能亂排,養殖場擴大規模養殖的計劃因此擱淺。”正當張幫榮一籌莫展時,小街鎮循環經濟產業聯盟正在大力推進種養循環產業。他的問題成為了循環經濟產業鏈上的其中一環,他既是巨菌草“肥料”的供方,又是糞污處理的需方,雙方合作一拍即合,問題迎刃而解。
據介紹,今年,循環經濟產業發展黨建聯盟進一步利用五條溝村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取得的經驗,積極推廣循環經濟產業新模式。按照組織相加,工作相融的原則,由小街鎮黨委牽頭,以五條溝村黨總支為主體,將有巨菌草種植潛力、畜禽糞污處理需求的牛足村、積德村、海潮公司、4家奶肉牛養殖場等10余家部門一起“扣”入種養循環鏈,循環經濟產業發展聯盟進一步發展壯大。
作為牛鼻子上的紅色牽引環,聯盟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先鋒示范作用,大家群策群力,著力打通種養聯結各環節,積極推廣種養循環產業,助推產業抱團發展。截至目前,聯盟組織各成員單位黨組織和產業實體聯合開展活動6次,解決制約產業發展問題4個,簽訂合作協議9份,聽牧集團牧草需求供給不足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養牛場糞污處理不及時有關停風險問題得到徹底化解,積德村參與糞污收集,新增集體收入5萬元,牛足村參與青儲飼料倉儲和轉運,新增集體收入5萬元,聯盟成員實現了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抱團發展。
5月,積德村會新養殖場與積德村黨總支、五條溝創景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五條溝村黨總支簽訂了《循環經濟產業發展合作協議》,使得種養殖循環經濟產業發展聯盟成員增加至16家。
聚焦延伸服務“碳”出綠色發展新路徑
既然收集了大牲畜的糞污,那么是不是代表著人居環境的保潔業務也可以一并“開發”?答案是肯定的,近兩年來,小街鎮以組建循環經濟產業發展聯盟為抓手,通過發揮黨組織、黨員在循環鏈上的組織領導和示范引領作用,引導企業、村集體、農戶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讓各方在產業發展過程中付出汗水,獲得收益。
每天早上8點,在小街鎮民營經濟園區,秧田村村民李兵就拿著掃把開始清掃園區道路,旁邊停放著一輛腳蹬式三輪車。“這段大概1公里的園區道路由我負責,我先把機動車道清掃一遍,一會再撿一下人行道、綠化帶里的垃圾,早上就可以完成這段路的常規保潔,下午再回村里打掃我們村。”李兵邊說邊手腳麻利地將清掃的垃圾裝進三輪車。雖然是在園區做保潔,但李兵的“東家”并不是秧田村委會,而是村集體經濟——秧田物業管理公司。
據介紹,目前,小街鎮鎮域內共成立集體經濟公司10家,像秧田物業公司這樣為小街園區、村莊提供服務的“鄉村物業”公司有5家,都是近年來依托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成立的村集體經濟公司。他們幾乎承擔了鎮域內道路、河岸、公廁保潔、垃圾清運、綠化、路燈養護工作。集體經濟公司參與鄉村治理的新模式,給予了小街鎮人居環境提升工作強有力的支持。
“2020年,小街社區成立了龍納物業保潔公司,村上聘請我為公司負責人,通過這兩年的發展,公司已經發展成為擁有固定資產80萬元,員工52人,村集體純收益達15萬元,負責了集鎮范圍1.3萬平方米面積的保潔服務,下一步公司將在村黨委的帶領下,用心用情做好服務,進一步增加集體經濟收入,滿足小街鎮群眾對美好環境的向往。”小街鎮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進松介紹,隨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求的不斷提高,傳統的由村里找幾個村民來打理村莊,往往有些“力不從心”,有需求就有市場,這也是他們發展物業服務項目的原動力。目前,集鎮及福海村等12個村(社區)都是由龍納物業在提供服務。甸豐村黨委書記李彥輝介紹告訴記者,現在甸豐村將村內垃圾清運服務承包給了龍納有限公司,與龍納有限公司簽訂了清運合同,村里的“保潔”效率比以前好多了。據統計,目前,小街鎮年處理全鎮糞污6萬余方,清運處理垃圾1.5萬余噸,保潔面積達25平方公里,每年,通過提供物業服務,村集體獲得集體經濟收入735萬余元。通過土地流轉、勞動務工等方式,增加就業崗位400余個,人均增收1萬元以上,受益人口滿意度達90%以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成效顯著。
今年7月19日,小街鎮舉行了昆明市嵩明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擴建項目簽約儀式。項目的簽約,對進一步改善小街鎮生態環境質量、提升人居環境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小街鎮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再次注入強勁動力。
小街鎮經濟發展中心主任呂汶峻表示,通過建立循環經濟產業聯盟,小街鎮實現了資源共享、事務共商、活動聯辦、信息聯通、項目聯推”的“三共三聯”運作機制。昆明海創公司副總經理劉志強表示,在聯盟的幫助下,項目前期的三通一平工作基本完成,預計二期項目會在明年年底進行并網發電,為小街低碳發展貢獻出更大能量。胡璽說,循環經濟產業發展聯盟作為小街鎮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而打造的黨建品牌,囊括了機關單位、村(社區)、“兩新”組織、集體經濟公司等多元主體。通過打造黨建陣地共享、黨建難題共商、黨建品牌共育、黨建經驗互學、黨建資源互補的黨建平臺,以多方聯動發展循環經濟為契機,進一步推動了黨建工作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形成了“比學趕幫超”的工作氛圍,全面促進了小街鎮綠色產業發展。
云南網記者李桀攝影報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