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提升金融服務“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質效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我國金融市場的有生力量。近年來,為實現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國從中央到地方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從信貸、融資、支持產業鏈升級、提高企業創新能力等方面,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8月24日,天眼查研究院推出《“專精特新”企業十強城市洞察報告》?!秷蟾妗肪劢故陙怼皩>匦隆敝行∑髽I的發展歷程,突出對科創板、北交所上市企業分析,為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進階發展提供啟示。
在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的過程中,離不開金融政策扶持。今年7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推動金融服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銀行機構要擴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信用貸款規模,重點支持高技術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提高制造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圍繞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等市場主體,增加信用貸、首貸投放力度。
專家建議,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實現“科技—產業—金融”的高水平循環。
《報告》顯示,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聚焦于特定產業鏈環節、技術領先、富有創新活力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業內人士建議,在信貸支持方面,要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名單推送共享機制,打造專屬信貸產品,加大銀行信貸支持力度;鼓勵開發銀行在業務范圍內為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提供金融支持。
此外,《報告》顯示,“專精特新”企業集聚的TOP10城市,超過一半位于東部沿海地區;“專精特新”十強城市出爐,北京居首,寧波是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數量最多的地級市;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專利數量大于600項的“專精特新”企業比例更高,“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培育和發展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天眼查研究院有關負責人表示,在“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方面,多地多措并舉支持更多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上市、掛牌融資,探索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申請在新三板掛牌開辟綠色通道。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債券融資,通過市場化機制開發更多適合中小企業的債券品種。
比如,東莞加快培育發展專精特新企業,促進優質企業做精做大帶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秷蟾妗凤@示,為提升企業融資水平支持企業上市發展,將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企業優先納入中小微企業“白名單”,貸款額度提升至3000萬元。支持金融機構開展專屬金融服務,五年內面向“專精特新”企業推出總授信額度不少于1000億元的專屬金融產品。此外,成都聚焦創新型中小企業上市服務,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今年成都出臺《成都市關于支持企業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若干扶持政策》,涵蓋企業從孵化到北交所上市的全生命周期,對北交所上市企業、對創業投資管理企業、對符合條件的新三板掛牌企業進行投資獎勵。在融資支持方面,覆蓋北交所再融資和并購、社會融資和政策性金融產品三方面。其中,社會融資的鼓勵金額最高;政策性金融產品著重于創造融資綠色通道,降低融資成本。
此外,結合天眼查日前發布的《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企業2022年上半年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合計營收復合增長率25%比北交所上市企業的合計營收復合增長率(21.2%)高3.8%;合計凈利潤的復合增長率21%比北交所上市企業的合計凈利潤復合增長率(19%)高2%。截至2022年6月30日,北交所101家已上市企業中,共發生融資事件481次(不含觀典防務科創板轉板上市)。其中,定向增發274次,戰略融資27次,A輪融資27次,B輪融資16次。從融資情況可以看出,北交所上市企業在企業發展初期受到風險資本投資較少,定向增發是主要融資手段。(經濟日報記者 王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