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綠樹成蔭的鄉村道路,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墻,站在觀景臺,放眼望去,梯田美景盡收眼底;烘烤間,一排排腌制的醇香火腿等待售賣;姜窯區,村民們望著大塊的“金疙瘩”,臉上堆滿了笑容……走進羅平縣馬街鎮革崗村,無處不是好風景。
村民們會笑著說:“現在的革崗,從內到外都透著美,城里人都搶著來。”
曾經的革崗村,是羅平縣馬街鎮東南部一個貧困山區農業村,全村770戶3048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5戶407人。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居住條件差是該村的基本特點。脫貧攻堅以來,革崗村,在黨委政府引領下,優先發展烤煙、小黃姜、魔芋等特色產業,不僅與全省市縣一同脫貧摘帽,村子變美了,村民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也激發出來,大家擼起袖子奔小康的信心更滿、動力更足,群眾日子也越過越好。
近年來,為有效接續鄉村振興,革崗村打出“火腿”和“油菜花”兩張王牌。
“我們腌制的火腿,采用的都是本地土豬的豬肉,而且用的都是300公斤左右的肥豬。”看著滿屋子即將售賣的火腿,腌制負責人陳福周臉上堆滿了笑容。他介紹,革崗火腿先把新鮮豬腿切割成20公斤左右,用食鹽進行腌制,一般腌制20天左右,等豬肉入鹽腌制透了,拿出來清洗干凈,濾干水分,再放入特別的物料進行熏烤。
“制作火腿時間比較長,需要耐心,很多在外的游子很想念這種家鄉的美味,我們的銷售訂單很多,給村民致富帶來不少機會呀。”革崗村委會黨總支書記明穩德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革崗不僅火腿好吃,油菜花梯更是美不勝收。每到冬春交替季節,金黃色油菜花在層層疊疊的山梯田間競相綻放,在云海中若隱若現,與層層峰巒、民居相映成趣,構成絕美的天然畫卷。菜花盛開季節,省內外游客就會云集革崗村委會,從上革崗村民小組進入,逐漸延伸到大束勒、杜甲、新田等村民小組。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