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發布《2018年城鎮家庭資產指數一季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報告對于各界關心的房價走勢分析指出,2018年一季度,全國16個熱點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蘇州、成都、鄭州、無錫、濟南、合肥、武漢、南京、福州、廈門 和杭州)房價預期指數已從2017年一季度的126.2的高位回落至108.7,而這大約相當于2014年四季度水平。專家分析指出,這反映了政府對熱點城市的房地產調控政策產生了作用。
《報告》分析稱,自2015年一季度開始,熱點城市的房價預期快速上升,房價預期指數從2015年一季度的97.5上升2016年同期的127.8,之后出現緩慢回落。而從2017年一季度被稱為史上最嚴厲且最嚴密的樓市調控“3·17新政”落地為始,回落趨勢開始加速,2018年一季度降至108.7。
《報告》還強調,在熱點城市中,一線城市房價預期走低的趨勢更加明顯。例如,《報告》提供的數據顯示,一線城市房價預期從2016年一季度的135.1持續下跌至2018年同期的106.4,且在2017年四季度開始低于二線及其它城市。
政府出臺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對于熱點城市房價預期指數下降的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對此,《報告》以自住房和首套房等剛需住房的表現舉例道,目前,熱點城市自住房和首套房的表現都好于全國平均水平。《報告》指出:“2016年,16個熱點城市相繼加強房地產調控力度。由數據可見,2016年~2017年熱點城市首套房比例僅下降3.4個百分點,全國平均水平下降5.2個百分點;同期剛需房比例僅下降3.4個百分點,全國水平下降5.2個百分點。”
不過,《報告》同時也指出,近十年投資購房比例上升致使房市風險增大。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甘犁表示:“居民要警惕房市投資風險,讓房子回歸‘只住不炒’ 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