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中國泛科技圈出了個大新聞,星紀魅族集團(以下簡稱“星紀魅族”)宣布成立并舉行了戰略溝通會。在此次戰略溝通會上,星紀魅族正式宣布由沈子瑜出任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并對外公布了星紀魅族致力于為用戶打造多終端、全場景、沉浸式融合體驗的戰略。
事實上,星紀魅族的成立早有預兆,其早在半年多前就已經播撒下發展的“種子”。2022年7月,星紀時代戰略投資魅族科技,雙方作為兄弟公司開展業務聯動。如今,兩家公司整合為星紀魅族集團,沈子瑜成為集團董事長兼CEO,而國內車圈大佬李書福仍作為集團創始人,繼續支持星紀魅族的發展。
雖說在此次溝通會上,星紀魅族的整體戰略方向相比此前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不過,在經歷了半年多的調整和磨合之后,星紀魅族在具體業務和具體產品的定位上更加明確,比如“手機+XR+前瞻技術”這三大戰略曲線的正式公布,還有魅族20系列旗艦手機、新一代無界生態系統Flyme 10以及備受用戶關注的Flyme Auto系統的即將亮相,這些都將讓星紀魅族實現從品牌煥新到產品升級及落地的完整閉環。
需要指出的是,從整個行業的方向看,星紀魅族在目前這個時間點成立,其實也從側面反映出中國汽車市場的幾個趨勢和特點。
先來看看中國汽車行業的現狀。2022年,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02.1萬輛和2686.4萬輛,同比增長3.4%和2.1%。 延續了2021年的增長態勢。其中,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67.9萬輛,同比增長超過120%,約占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售總量的63%,連續8年產銷全球第一。
然而,去年中國汽車市場整體雖有增長,今年開年以來卻表現并不順利。2023年1月,國內狹義乘用車市場零售銷量達129.3萬輛,同比下降37.9%,環比下降40.4%。即便是去年發展勢頭很好的新能源汽車,也同比下降達到6.3%。
同時,隨著特斯拉、小鵬和問界等國內外汽車品牌均相繼降價,很多人有持幣觀望等待降價的心理,消費者的購買決策趨向保守,再加上疫情后國內經濟環境、國際關系等仍存在不確定性,從供給端到消費端都會產生影響,這些因素都對國產汽車品牌形成了更多挑戰。
實際上,敏感的企業家早已嗅到風險并早早布局,尤其是造車新勢力和互聯網科技公司,似乎達成了共識。即未來行業的競爭不再集中于汽車這個單一賽道,而是以汽車為中心,再延伸到消費電子、智能家居、智能穿戴乃至更上游的芯片、衛星通訊等領域。
于是我們看到,蔚來宣稱要造手機、小米計劃要自行造車,甚至華為也憑借著自身全面的技術積累,做起了智能汽車供應商,并為車企輸出自身的平臺化解決方案??梢钥吹剑煌钠髽I根據自身的優勢和定位,各顯神通,紛紛推出了各自的跨界轉型方案。
而星紀魅族的成立,其實也可以看作是在這個大背景下的一次轉型方案的全新探索。如果與其他廠商做個比較,星紀魅族其實也有著獨到的優勢。
這里暫且撇開只是“喊口號”的蔚來不提,目前作為汽車市場中跨界玩家最有可能成功的,或許是華為和小米,但二者的優勢和缺點都很明顯。首先,華為賦能車企的平臺模式較輕,且能分享到智能汽車市場的紅利,但問題在于車企的配合程度并不高。畢竟,車企也有著自己的“小算盤”,他們并不想淪為華為的代工廠,正如上汽董事長陳虹喜曾在公開場合說道:“與華為這樣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動駕駛,上汽是不能接受的,如此一來它就成了靈魂,而上汽就成了軀體。”
再看看小米。從小米宣布自造整車開始,并計劃未來10年重金投入100億美元自建工廠,聯動40家汽車供應鏈企業,志在自主掌握所有主導權等一系列動作來看,不得不說,小米魄力可嘉。但是另一方面,小米這種模式屬于“重資產”模式,其風險大、周期長,不確定性因素太多。
況且,造汽車與造手機不可混為一談,前者的研發制造復雜程度要遠高于后者。因此,小米能不能hold住汽車制造,在這里仍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再加上小米入局汽車市場時間較晚、造車資質至今沒有明確拿到,最近還被曝出小米汽車營銷負責人離職的消息……在種種問題纏繞之下,小米的造車之路可謂是任重而道遠。
相比之下,星紀魅族的模式就很“討巧”。在星紀魅族正式成立之前,魅族科技已經是在消費電子行業摸爬滾打近20年,其不僅推出過國內最早的智能手機M8,還有服務上億用戶的行業標桿Flyme操作系統,有著成熟的用戶基礎和品牌認知度;與此同時,星紀時代在XR、芯片、衛星通信等車聯網相關的尖端技術上有著長期的技術積累和沉淀,其在駕乘互聯體驗提升方面可以說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按照沈子瑜的設想,星紀魅族匯集了魅族科技和星紀時代各自的優勢,其聯動效率將得到極大的提升,未來可以更好地實現戰略目標。在戰略體系上,星紀魅族集團除了統一的中臺系統之外,主要是通過手機和XR以及前瞻研究來開展工作,并將圍繞三條曲線的核心戰略加速前進:
第一、智能手機,魅族品牌下手機及消費電子類產品將得到復興,能快速幫助星紀魅族集團站穩中高端市場;Flyme系統和面向未來出行科技生態的Flyme Auto也將得到快速發展;
第二、XR技術,是未來科技發展的重要賽道,也是星紀魅族集團重點投資和試圖重新定義和開拓的新賽道;
第三、前瞻技術,涵蓋芯片研究、操作系統研究、新能源整車技術研究等,在這一領域持續投入,增強在手機和XR產品上的核心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沈子瑜透露星紀魅族將投入100億元在研發上,而新的魅族手機和Flyme 10系統,還有最為外界關注的車機系統Flyme Auto都將在3月底發布。如此看來,星紀魅族集團宣布成立是有備而來,且目前已經有階段性的成果展現。
顯然,星紀魅族這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可以較好地利用多方優勢,把握市場風險,這要比華為或小米那種優勢和缺點都很明顯的商業模式,更加具有可持續性。當然,無論是哪種商業模式,只有通過市場的檢驗才能分出高下,未來星紀魅族能否給行業帶來新的驚喜,值得外界期待和見證。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