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全球智能化進程的不斷提速,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不斷迭代,數字經濟逐步成為了全球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之一,在國家GDP中所占比例不斷升高。
在全球數字經濟的發展版圖中,中國的表現十分搶眼。最新統計資料顯示,在2005年到2020年的十五年間,中國數字經濟規模持續高速增長,年均增長率達到19.8%,總規模已經超過40萬億元。
當前,在數字經濟成為經濟增長新動能的背景下,中關村軟件園承擔了北京“兩區”建設的重要使命,成為北京市“兩區”建設中的國際信息產業與數字貿易港和數字貿易試驗區。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北京市“兩區”建設中的國際信息產業與數字貿易港和數字貿易試驗區,2.6萬平方公里的園區面積,創造了4295億元的產值,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數字經濟的巨大發展潛力。在積極打造跨國合作的數字經濟新興產業集群,探索如何鏈接全球的創新資源,促進科技企業快速發展方面,中關村軟件園起到創新引領作用,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藍圖。
經過20多年發展,中關村軟件園已經成為全國領先的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高端專業化園區,擁有高度的產業話語權和技術主導權,為數字經濟發展打下夯實地基。目前在2.6平方公里的范圍內,聚集著云計算、移動互聯、大數據、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數字經濟前沿技術領域的產業集群。有745家國內外知名IT企業總部和研發中心,上市公司70家,收入過億企業90家。
中關村軟件園充分發揮平臺作用,不斷根據形勢變化、升級更新平臺,賦能數字經濟企業,成為創新驅動的引擎和載體。園區涌現出聯想、騰訊等世界500強企業和度小滿等獨角獸企業,形成了龍頭企業領軍帶動,小微企業快速成長,產業鏈良性競合,創新孵化活動活躍的創新創業產業環境。截止去年年底園區實現產值是4295億元,地均產值達到每平方公里1652億元。
園區以信息技術服務出口企業為抓手,立足通過其前沿科技創新突破能力,積極搶占相應領域的全球科技制高點;以數字內容服務出口企業為抓手,發揮園區科技與文化融合、數字技術與傳統服務貿易融合、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產業端融合的優勢,推動“互聯網+”和大數據、平臺經濟等邁向新階段;以互聯網交付的離岸服務外包企業為抓手,增加轉型能力供給,促進企業聯動轉型、跨界合作,培育數字化新生態,為服務外包賦能。
中關軟件園聚集著云計算、移動互聯、大數據、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數字經濟前沿技術領域的產業集群,搭建了一批新興數字技術的聯合研發和生態孵化平臺,探索出一批面向數字貿易的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在關鍵領域具有高度的產業話語權和技術主導權,是國家數字經濟產業的重磅力量。
未來,作為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示范區的中關村軟件園還將持續深耕服務體系,為海內外數字經濟企業發展創造更加優越的營商環境,推動全球經濟結構迭代轉型。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