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歷時三年研發的“智能剝蝦機”的誕生讓餐桌美味“小龍蝦”成了科技轉型的弄潮兒。
“小龍蝦是湖北的優勢產業、惠民產業,長期發展態勢良好。要強化科技支撐、品牌創建和示范工廠建設,拓展銷售渠道,加大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力度,提高小龍蝦加工能力和智能化水平,降低生產成本,提升企業效益”,6月14日,湖北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王玲結合“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深入基層,赴黃岡調研小龍蝦產業鏈發展情況時作此發言。
王玲先后到湖北科峰智能傳動有限公司、湖北小龍蝦產業控股集團康宏有限公司和湖北龍感湖小藍蝦科技有限公司,詳細了解小龍蝦蝦種繁育、養殖、加工、銷售、品牌創建等全產業鏈各環節,聽取科峰傳動公司董事長吳俊峰關于剝蝦機的研發、推廣和應用情況,并在康宏公司小龍蝦加工車間現場查看剝蝦機使用情況,詢問企業的困難和需求。
王玲強調,要強化科技支撐,樹立品牌意識,推動湖北省小龍蝦產業創新求變,健康發展。
龍蝦味美,蝦殼難剝。長期以來,小龍蝦剝蝦尾主要依賴人工,成本高、效率低,且存在食品安全風險,這是一直困擾小龍蝦加工企業的難題。
“市場需求就是科研方向。”科峰傳動深耕智能制造行業多年,公司董事長吳俊峰敏銳地捕捉到商機。
2018年起,科峰傳動成立由公司智能制造專家組成員孟弢領銜的“智能剝蝦機”研發小組。經過3年科技攻關,從半自動化、半智能化的一代機、二代機、三代機,不斷完善,終于成功研發出全智能化的四代機。
據了解,這款智能剝蝦機,采用模塊化設計、機械化打造,可根據工廠產能需求和廠房結構進行組合,自主開發的人工智能識別系統通過大數據匯算,能將蝦的角度和位置發送給機器人,實現動態抓取和追蹤放料,可遠程操作、自動沖洗、自動消毒。截至目前,智能剝蝦機已申報專利17項,其中發明專利2項、實用新型專利15項。
“經過多輪生產測試和驗證,“智能剝蝦機”已實現定型量產,產品性能達到人工剝蝦尾水平。目前,每小時可剝蝦尾5萬只,可剝成品蝦球225公斤,單臺設備每天工作20小時,相當于45個熟練工人的產出”,孟弢介紹,“這項技術還可以進一步應用在魚、蝦、蟹等水產品的深加工處理中”。
孟弢說,公司目前已接到200多臺的訂單,預計7月可實現量產。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