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樂府新年音樂會”是國樂復興計劃一年的成果展示。葛懷哲 攝
專輯封面。唱片公司供圖
從戲曲的跨界融合,到民樂的創新交匯,十三月文化旗下世界音樂廠牌“新樂府”一直致力于以世界語言講述中國音樂故事。近日,新樂府聯合中國唱片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的專輯《新樂府·全球大拜年》,更是一張將中華傳統春節民俗合奏歌曲與國際音樂融合的“腦洞大開”作品。新京報記者專訪十三月文化創始人兼幕后出品人盧中強,全面詮釋阿卡貝拉《步步高》、雷鬼版《百鳥朝鳳》、電子樂《紫竹調》等作品背后的“音樂新國潮”。
《全球大拜年》
民樂加入電子、雷鬼等元素
1月19日,在北京MAO LIVEHOUSE舉辦的“新樂府新年音樂會”上,從美國、德國、以色列遠道而來的徐鳳霞、閔小芬、汪洪、Shtuby以及古琴演奏家巫娜、古典吉他演奏家陳曦,為到場觀眾呈現了一場精彩的民樂演出。
同時,當天宣布的“國樂復興計劃”全球賀歲專輯《新樂府·全球大拜年》已于1月26日上線。這張專輯集結了汪洪、陳力寶等國樂大師,以及烏克蘭、波蘭、法國、美國等十國音樂人,對耳熟能詳的《喜洋洋》、《百鳥朝鳳》等樂曲進行全新編曲演繹,在民樂中加入世界音樂、阿卡貝拉、電子、雷鬼等音樂元素,“你可以在其中聽到世界各地的音樂元素和中國民樂的對話。”盧中強說。
國樂復興計劃
讓年輕人真正對民樂感興趣
2018年年初,中國唱片集團有限公司和十三月文化旗下的世界音樂廠牌“新樂府”共同發起了“國樂復興計劃”,隨后新樂府號召汪洪、徐鳳霞、閔小芬等身處全球各地的民樂演奏大家,以及活躍在國際舞臺的世界音樂人完成了一大批新民樂作品。
“民族元素變成世界元素,融合跨界是最重要的一個路徑。其實在國內,許多民樂的‘腦洞’沒有那么大,規定動作太多,可能把任何一個優秀民樂手放到國際音樂場景中,他們是束手無策的。所以我覺得將這樣一批優秀音樂家引進到國內,一是可以為中國學民樂專業的學生提供一種方法論,二是可以使當下的年輕人真正對民樂產生興趣。”盧中強說。
01 《旱天雷》
《旱天雷》是由廣東音樂作曲家嚴公尚根據《三寶佛》的第二段《三汲浪》改編而成的揚琴曲,生機盎然,節奏歡快。此次全新版本由周俠編曲,汪洪擔任高胡,加入了贊比亞、委內瑞拉、古巴等多個國家的樂手演奏。
02 《步步高》
《步步高》是音樂名家呂文成的代表作,是首頗有特色的廣東民樂。新版中加入了古巴阿卡貝拉樂團Vocal Sampling及打擊樂、貝斯等多種音樂元素。
03 《喜洋洋》
《喜洋洋》由民樂大師劉明源于1958年創作。編曲家果敢加入人聲作為器樂,將深入人心的旋律自然哼唱,與二胡互相呼應,趣味十足。
提及《全球大拜年》的最初創意緣起,盧中強表示,他注意到每到春節期間,一些耳熟能詳的民樂作品便開始無處不在,“從一線城市到十線城市,不管是在家里打開電視機,還是打開微信拜年,在農貿市場,甚至在吃年夜飯的餐館,人們都會聽到這些旋律。尤其在廣東省,《步步高》、《旱天雷》是特別場景化的音樂,而這些音樂這么多年其實并沒有改變過。我相信,一定會有一些年輕化的平臺、個人是需要一些不一樣的民樂的。”于是,去年10月,盧中強在參加世界音樂展會WOMEX時,開始留心世界各國音樂家,“然后我們就挑選了雷鬼樂隊One Drop等,這些音樂家都欣然同意。”
04 《花好月圓》
這首民樂合奏名曲曾由中央廣播民族樂團演奏。此次與原版絲竹管樂恢弘的合奏開場不同,波蘭和烏克蘭組合Dagadana用一段流暢的鋼琴旋律開啟了一個更具想象力的空間。
05 《百鳥朝鳳》
《百鳥朝鳳》原是流行于山東、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民間樂曲。此次陳力寶的嗩吶中加入雷鬼樂的反拍節奏,低沉的長號如同路旁倒退而過的林木,表現了生機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盧中強坦言,此次專輯錄制結束后,許多國外音樂家驚嘆于中國民樂的表現力和融入能力,“其實這次《百鳥朝鳳》雷鬼部分做得挺復雜的,需要音樂家不停地在里面有即興對話,但大家都做得極好。”
06 《紫竹調》
《紫竹調》一直是上海人不同時期的“流行音樂”。此次柔美含蓄的江南絲竹民樂,用以色列小紅人Shtuby的電子音色全新演繹,輕松含蓄地展現了喜悅之情。(采寫/新京報記者 楊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