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供圖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電視展播劇(以下稱展播劇)持續熱播,已漸入尾聲。這些劇集中展播,是優質電視劇的一次檢閱,也是觀眾的一場觀劇盛宴。它們以宏大的史詩敘事描繪40年天翻地覆的變化,既有全景式呈現改革全貌的宏大格局,也有見微知著的工筆細描,顯示出同改革開放精神的高度契合,標注著新時代電視劇現實主義美學發展的新進步新高度。
更加注重寫實力量
中國電視劇自誕生之初就植入了現實主義的基因,曾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現實主義作品。這次展播劇更進一步,讓我們感受到突出的審美觀感,那就是在創作上更加重視寫實。
對社會環境和社會矛盾更加寫實。改革開放之初,國家建設百業待興,人們渴望掙脫精神的枷鎖,代表時代前進的新興力量在萌動蓄力,時代之河亟待破冰。所有展播劇都從一個側面描繪了那個時代的典型環境和主要社會矛盾。《大江大河》中農村知識青年宋運輝渴望用知識改變命運,卻處處被上級組織阻撓;《黃土高天》中秦學安想要推行土地家庭聯產承包卻被村內保守力量反對;《奔騰歲月》中周小強更是經歷了返城被阻、開店創業不停被封的困境。不回避不遮掩社會問題,如實表現社會本質,正是因為創作者尊重歷史發展的邏輯,這樣才能奠定作品正確的敘事邏輯。
追求人物真情實感的細致刻畫,注重以情動人。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恒價值。展播劇發揚中國電視劇的優良傳統,堅守獨有的敘事審美,那就是不以夸張離奇的情節反轉,不以毫無邏輯的巧合,不以復雜的人物關系為敘事動力,而是充分挖掘人物內心沖突,推動矛盾的演進,用細膩的情感表達感動觀眾,讓人們感悟社會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大江大河》中宋運輝勇敢掙脫不合理的束縛,追求理想,在工作中不畏權威守護真理的動人情懷,雷東寶與宋運萍之間至死不渝的愛情,就連尋建祥這樣的人雖然有不少缺點但是有情有義讓人印象深刻;《奔騰歲月》中周小強在多次創業中突破重重困難最終實現夢想,《大浦東》中周海鷹為了心愛的戀人犧牲自己幫助其出國留學的默默付出。這些人物身上展現出來的堅守正義、追求理想、與人為善、注重家庭的價值觀是電視劇的精髓所在,它不動聲色,在潛移默化中對觀眾進行價值觀塑造和引領,具有強烈的導向作用。
注重對生活細節的寫實,呈現出強烈的紀實性特征。如《大江大河》農村部分全部實景搭建,從鍋碗瓢盆到村委會開會細節都追求與當年一致,金州車間場景力圖還原當年火熱的生產建設情景,涉及大量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讓人信服;《正陽門下小女人》中此起彼伏的京腔語言充滿濃郁的地域特色,以老北京城的一間小酒館展示了車夫、干部、民間藝人、小資本家等小人物跌宕的命運,展現生動的市井生活氣息;《奔騰歲月》通過周小強等人從擺地攤到簡易商鋪再到開服裝廠,真實再現了民營企業家在創業中遇到社會體制的束縛,是非公有制經濟艱難曲折的發展歷程的縮影等,細節處理扎實,真切還原生活,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將普通人推向舞臺中央
展播劇中沒有正面描寫歷史偉大人物,而是將鏡頭對準時代中的小人物,將普通人推向舞臺中央,展現他們經歷的艱難曲折喜怒哀樂,展現他們拼搏奮斗推進發展的歷程,揭示出人民既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這一真諦。這些展播劇著重塑造了一批大時代中的小人物。有不畏艱難熱血奉獻的工人形象,如《那座城這家人》中的王大鳴,《外灘鐘聲》中的杜心生;有具有開拓創新的領導人形象,如《大江大河》中的縣委書記陳平原,《江河水》中的港務局長江河;有心懷祖國發憤圖強的知識分子形象,如《大江大河》中國企技術員宋運輝,《大浦東》金融精英周海鷹;有通過發展多種經濟帶領村民致富的農村改革帶頭人,如《大江大河》大隊支書雷東寶和《黃土高天》的秦學安;還有不屈不撓極具創新精神的民營經濟代表人,如《大江大河》中的楊巡,《奔騰歲月》中的周小強,《創業時代》中的郭鑫年正是通過表現這些小人物的奮斗史和夢想精神,反映出40年中人民群眾愈加旺盛的精氣神、奮發有為的狀態、敢闖敢試的斗志、開拓進取的精神成為社會主流,自尊自信、理性和平、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正在形成。正是這些千千萬萬的小人物永不停步的奮斗步伐,匯聚成了改革開放的磅礴力量。
深刻洞察和反映時代
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它不是一蹴而就的,經歷了復雜艱難的新舊斗爭,這是歷史規律。任何一個時代的文藝,只有深刻洞察和反映國家和民族在新舊斗爭中前行的腳步,才能發出振聾發聵的聲音。展播劇在這方面表現出色,展示出獨特的美學追求。
著力表現改革開放中新舊勢力斗爭的復雜性和艱巨性。凸顯新勢力才是推動時代發展的蓬勃力量,舊勢力是不合理且應該沖破的這一歷史真實,闡釋了只有順應歷史潮流,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才能與時代同行的歷史發展邏輯。如《大江大河》,通過宋運輝艱難爭取上大學的故事,展現國家恢復高考重視人才的重大決策的必然性迫切性,通過雷東寶帶領村民曲線推動小雷家村聯產承包,直觀反映農村土地由集體所有制轉向家庭聯產承包制變革潮流的必然性迫切性;在《奔騰歲月》中,通過周小強不斷突破私營經濟的禁區,展現我國從單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必然趨勢;《外灘鐘聲》中通過杜心生一家人物命運變化,反映壓抑人性自由阻礙歷史發展進步的時代終將會被開放包容的新時代取代等。這些故事說明,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也揭示出人民群眾是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的根本力量。
著重展現蓬勃生長的時代精氣神,書寫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展播劇在敘事美學上的另一大特點,就是通過對40年間國企改革、農村改革、鄉鎮企業崛起、金融、服裝、電商、互聯網創業等不同行業各個地方的發展變革,凸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敢闖敢試的改革開放精神。《大江大河》中,雷東寶敢闖敢干,發展磚廠、電線廠、養豬場等村辦企業,探索出農村發展的致富新路子,是解放思想的典型代表;宋運輝堅持用技術說話,力主引進先進國外設備,不為短時期的利益而降低要求,體現實事求是的重要時代精神;《奔騰歲月》中周小強從最初的“投機倒把”的個體戶到創辦集體小廠再到股份制民營企業,體現不斷創新、與時俱進的創業風潮,《大浦東》中周海鷹毅然從證券交易所辭職加入證券公司,與時代同行,勇于追求夢想。這些人物有獨特的個性,但都承載著時代進步,是對時代精神的生動闡述,讓觀眾體會到不懈奮斗的豪情壯志,感受中華民族開拓創新的偉大品格。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展播電視劇是近年來電視劇創作成果的一次重要檢閱。這一成功實踐啟示我們,唯有將人民當作歷史的劇中人和劇作者,堅持工匠精神,才能創作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