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愚公移山的故事廣為流傳,在四川省達州市,有一位被稱為現代版“愚公”的老人最近受到關注。他便是胡希柱老人,今年88歲高齡,原在達州監獄工作多年,退休后的他卻沒能閑得住,每天都保持著早起鍛煉的習慣。
8旬老人被稱愚公是什么原因_為什么被稱愚公
6年前,那個時候鳳凰大橋剛剛修通,老人爬上板凳山一路荊棘,雜草叢生,是一座名副其實的荒山。因為上山難的問題,老人便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就是通過自己的雙手將這里好好打造一番。圖為老人走上自己打造的板凳山,指著這些自己挖掘的路,說這里以前本來沒有路,雜草叢生,全是一鋤頭一鋤頭開辟出來的。
在整座荒山上,老人花了6年時間修了將近1公里的路,直通板凳山頂。6年前,老人向家人提出了這個想法,卻遭到了兒女們的反對,因為都覺得老人年事已高不太適合做這些體力活兒,因為老人的再三堅持,兒女最終同意,并還幫起父親做起這些好事。
老人退休后每個月有著退休金,胡希柱從來不管兒女要錢,全靠自己的錢買這些工具。鋤頭、鐮刀、鏟子,修路的工具應有盡有。
除了修建了一公里土路以為,老人每次上山都要撿回一些人家扔棄的舊家具、廢棄物等等,比如汽車電子、木板、舊沙發、板凳、桌子,就如愚公一樣,每天搬一點點,久而久之,老人在荒山上還建立起了一個近百平米的休息處。有鍛煉身體的簡易器材,有簡易秋千。
這是老人從山下撿上來的桌子、木板和一個小木盒子,而身旁的這個土壩子也是老人一手修建起來的,目的是為了方便前來的人在這里跳舞、健身,而這個小桌子老人準備讓跳廣場舞的老人放音響用。老人認為,在山里跳廣場舞不僅空氣好,還不會對其他人帶來噪音污染。
這塊木椅子也是老人從山下背上來的。最開始胡希柱老人一個人修路,一個人背工具、材料上山,后來,越來越多的老人認識到胡希柱,并被他的故事深深打動,隨即加入修路、修公園的隊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六年時間過去了,一個簡簡單單的平整土坡在胡希柱和其他幾位老人的辛勤努力下,變成了一個居民津津樂道的休閑好去處。
休息處的東西也越來越多,一些好的東西漸漸替代以前破舊的東西,還有了麻將桌子。除此之外,老人還修建了一座公共廁所,方便前來的人使用。
我并不覺得累或是不值得,其實我是獲益最大的人。”胡希柱老人笑著說,“你想想,修路、建公園,既鍛煉了我的身體,又為自己提供了一個休閑鍛煉的好去處,還為大家提供了方便。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