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8日是我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為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非遺保護良好社會氛圍,根據文化和旅游部工作部署,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及全省各地市文旅部門將在遺產日前后集中開展豐富多彩的非遺宣傳展示活動。5月27日,記者從河南省2019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宣傳展示活動新聞通氣上獲悉,全省各地都將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展示活動達405項,其中重點活動90項。
據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巡視員閆敬彩介紹,此次遺產日活動是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活動主題為“非遺保護 中國實踐”,重點關注非遺相關法律法規和保護知識的普及,近年來非遺保護的重要成果,非遺領域在精準扶貧、鄉村振興、文旅融合方面優秀實踐案例的推介等內容。此次活動的主會場將設在省會鄭州,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河南博物院、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河南省文化藝術研究院承辦。
不忘初心·我們都是追夢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剪紙大賽
剪紙在河南有廣泛分布,其中列入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有13項。為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展現不同地區、不同風格剪紙藝術的魅力,培養和發掘剪紙新人,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于4月份啟動“不忘初心·我們都是追夢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剪紙大賽”。
此次大賽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一主題,面向省內外征集反映建國以來經濟社會建設、文化發展以及反映新時代、新面貌、新變化的優秀剪紙作品。大賽得到了省內外剪紙藝人和愛好者的廣泛關注和積極參與,共收到266人參賽作品466幅。參賽作品內容豐富,技法多樣,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新農村建設、鄉風文明等方面反映了中原風土人情,多角度展現了出彩河南。
目前,此次大賽已完成專家評審工作,共有73副作品獲獎,部分獲獎作品將亮相6月1日開幕的“豫見河南出彩中原--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
豫見河南出彩中原--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
6月1日至6月9日,“豫見河南出彩中原--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將在河南博物院舉行。本次展覽重點展示河南傳統美術項目、傳統技藝中反應時代主題、與當代生活密切結合的作品,突岀再創造實踐,向祖國70周年華誕獻禮。成果展由動態展示和靜態展覽兩部分組成。
其中,動態展示將于6月1日在河南省博物院院內廣場舉行,參展項目主要有趙莊魔術、朱仙鎮木版年畫、汴繡、宋室風箏、孟津剪紙、牡丹畫、竹編、絞胎瓷、香包、泥塑、烙畫、
方城石猴、面塑、浚縣泥咕咕、淮陽泥泥狗、麥稈剪貼、糖畫吹糖人、花生糕等項目。
而靜態展覽將在河南省博物院東配樓二樓展廳進行,時間為6月1日至9日,主要分“追夢”、“耕耘”、“收獲”三個主題板塊。
除此之外,展覽還設置了幾處場景裝飾,“福運綿長”以金瓜香包組成“70”字樣,輔以汴繡牡丹圖,表達了廣大非遺傳承人和保護工作者對祖國的美好祝福;“走過春夏秋冬”以剪紙和書法結合的方式,展示了我省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二十四節氣,詮釋中原人民的春種、夏長、秋收、冬藏;“張燈結彩”將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汴京燈籠張彩燈懸掛展示,點亮中原兒女深情祝福,映照祖國光輝前景。
豫見河南 出彩中原—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網上影像展
近年來,河南省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性影像記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大批成果。在遺產日前后,將通過網絡媒體對30個影像記錄成果進行線上播放,主要形式為微視頻展播,展播內容包括河南省傳統美術搶救保護工程、河南省傳統技藝搶救保護工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程、河南省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記錄工程的部分成果,展示河南保護工作成就,吸引廣大民眾特別是青年一代了解、認識、熱愛非物質文化遺產。
據了解,網上影像展的播出時間為5月29日至6月12日,每天兩個視頻,將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公眾號、“河南非遺”微信公眾號、河南文化網、央廣網河南分網、大象融媒、美麗中國行網、旅游資訊網等平合同步播出。
河南各地也將開展形式多樣的展示活動
在遺產日期間,除了鄭州主會場活動,河南各地也將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包括非遺項目展示,法規宣傳,知識講座,進校園,進社區,進公園,表彰等活動405項,其中重點活動達90項。
如鄭州市將組織非遺項目的展示展演、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義診等活動,許昌市將舉辦“名師出高徒”一鉤瓷燒制技藝傳承人授徒技藝大賽及傳統工藝展演展示活動,三門峽市將組織非遺項目集中性展示展演、傳統技藝傳習課堂等活動,焦作市將舉辦非遺進社區、進校園等活動。(記者 王韶卿 文/圖)